时隔十年,青岛市将启动第四次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十年前的青岛市第三次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青岛市18岁以上居民中抑郁障碍的时点患病率(指某个特定的时间点的患病率)高达5.08%。
这是一个庞大而隐匿的群体。尽管在医护人员的阐释里,抑郁症常被形容为“精神的一场感冒”,意指其普遍性和可治愈性。但在高发病率、低识别率的现实里,仍有高达90%的抑郁症患者尚未得到有效医治。
成千上万的患者多是通过网络终结孤岛状态。在虚拟空间,他们诉说病痛、互相激励着阻击抑郁侵袭。这些隐疾者年龄各异,身份悬殊,他们互称“战友”,在与抑郁的抗争中,无论是否遭受死亡的纠缠,他们始终透露着对生与愉悦的渴望,最终达成共识:抑郁症是一种普通的疾病,我们接受它,然后战胜它。
看得见的黑暗
10月19日晚上,初秋的黄岛凉意渐起,52岁的陈子强带着26岁的女儿又一次坐上了开往上海的大巴。
从2012年至今,每个月掏200块钱,花一宿奔波800公里去上海给女儿看病,已经成了他生活的重要部分。南下的这个夜晚,他要把女儿一个月来的表现打好腹稿:整体状态平稳,十一假期去唐岛湾散心,转了一个小时就乏力走不动了,而且依旧拒绝社交活动。可喜的变化也有,前一天晚上,女儿主动帮他洗了袜子,还说要从130斤减到120斤。此行,陈子强还有一个最矛盾的想法,想把女儿每天按时按量的药逐渐停了,26岁的姑娘要想结婚、怀孕,“不能再吃那些药”。
这是一个家庭近四年来的秘密。像绝大多数抑郁症患者及其亲属一样,女儿的病情除了主治医生,陈子强只在熬不下去的时候向至亲的几个亲朋简单提过。
2011年,卖饰品的女儿先后与妻子发生了多次激烈争执,“母亲要求过高、过严”,女儿离家出走被找回后,一改往日外向机灵的性格,开始变得不说话、不出门,生活懒散,表情木讷,到了后半夜不睡觉开始“灼人”——拿新买的手机把电脑屏砸坏,钱撕得粉碎,“觉得活着没有意思”。
陈子强此前对抑郁症的了解多半来自抑郁症患者自杀的新闻。但事实上,更多的抑郁症患者仍处在与痛苦的抗争里。2005年青岛市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青岛市18岁以上居民中抑郁障碍的现患率(时点患病率)高达5.08%,“即使按照十年前的数据,一百人中有五人患病,已经算高发疾病了。”从事精神卫生工作二十多年的青岛市市立医院副院长王冠军表示。
中国人历来对精神类疾病的病耻感催生了网络上的近千个QQ群。在虚拟空间,他们诉说病痛、互相鼓励,在论坛里写下令人惊愕的发病日记。这些隐疾患者年龄各异,身份悬殊,他们以“战友”作称呼,参战的“战士”包括厌学的高中生、大学生、丧子的母亲、事业受挫的中青年、独居的老人,海归、世界500强员工,甚至还有刚刚得到器重的管理层。
在医护人员的阐释里,抑郁症常被形容为“精神的一场感冒”,但在患者的视野里,高发病、高复发、高危险始终令人对抑郁症感到恐惧。
陈子强带着女儿在上海精神卫生中心住院一个半月,通过服用抗抑郁药物和心境稳定剂,顺利控制了病情发展。“一个半月后出院,她又像以前一样跑出去找同学玩了。”全家大喜,“每一种药都只需要吃四分之一”,陈子强原以为胜利在望,但不想药物调整后,病情发生反复。
去年年底,抑郁再度来袭,女儿吞了一瓶安眠药,“拉去医院洗胃,好歹从鬼门关拽了回来”。复发使她的社会功能严重受损,“会打招呼,但不会聊天。”陈子强觉得光明很快从眼前消失,“感觉好比推开窗往外望,啥都没有,全是黑的。”
虚拟世界的慰藉
比病情更沉重的是现实里的孤立无援。陈子强尝试过通过医生和媒体寻找有类似病情的患者,以求互助,但常常石沉大海,有的说治好了不想再提,“更多的是怕泄露隐私”。在上海看病时,他甚至主动凑上去很多次,不过都被挡了回来——“我们孩子没病”。
事实上,陈子强眼中“乏力、自闭、绝望”的抑郁症患者在虚拟的网络世界,却能够畅快交流,获得至亲无法给予的慰藉。
26岁的软件测试员王志去年6月遭受了抑郁症的第二次袭击:怕光、怕冷、失眠、情绪低落、毫无兴趣,早上起来像得了很重的感冒,乏力到无法起床,间歇性心慌意乱。他从青岛辞职回到老家日照,租一间房子,不出门、不见家人,自闭的黑暗迫使他开始上网寻找组织。
他加了四五个QQ群,从几百人到一千多人不等,从早到晚沉溺其中。看着屏幕上不断跳出的别人的故事,他觉得不再是座孤岛。QQ群是个负能量爆棚的地方,每个俗常的网名背后都涌出真实的困顿:“我好懒啊,干点活就累,家人不断失望都懒得说我了,想放弃”、“不想吃药了,手抖得拿不起筷子,胖了二十斤,想一直睡下去,有谁也有类似副作用反应吗?”、“妈妈硬拉着来参加婚礼,人好多,打翻了鲍鱼汤,感觉快窒息了”、“昨晚差点把攒了半年的药全吞下去,活着好累呀”……
大部分时候,负能量都会被他人的开导和鼓励化解——各种有躯体疼痛的患者意识到应该到精神科和心理科接受诊治、丧子的母亲在群友的建议下养了一只活泼的泰迪、彻夜失眠的海归开始接受心理咨询、甚至有一位郁友唱了首歌发在群里受到热捧。
2015年2月,像是要从战争里组织一场自救一样,王志建起了山东抑郁症患者互助群,他洋洋洒洒列出12条群规,第一条是:“活着本身就是意义,绝不自杀。”他把半年来从全国各个群里学来的抑郁症诊疗知识和心理学体会发在群公告里,在此期间,他泡论坛、与郁友语音聊天,并开始系统地学习心理学。”
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