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青岛港第二座40万吨级矿石码头建设进度超八成
碧海之上,一座钢筋混凝土码头直插入海,气势恢宏。近几天气温回落,但山东港口青岛港董家口港区仍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山东港口青岛港第二座40万吨级矿石码头正紧张有序施工,工程进展已完成83%。
据悉,青岛港第二座40万吨级矿石码头是全球在建的最大矿石码头,本期建设40万吨铁矿石泊位1个,引桥1座,堆场125万平方米,工艺流程15公里,设计年通过能力1600万吨。码头建成后,将与第一座40万吨级矿石码头产生联动效应,形成“比翼双飞40万,世界一流矿码头”的发展格局。
近年来,进出口贸易蓬勃发展,客户海运需求日益旺盛,对港口接卸效率、服务质量等提出更高要求。 山东港口青岛港董家口港区从2022年开始建设第二座40万吨级矿石码头,“双40万吨”码头将进一步提升青岛港的货物吞吐能力和服务水平,更为青岛构建对外开放新高地、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2024年,青岛港建设大军攻坚克难实干奋斗,胜利完成了码头贯通、引桥合龙的年度攻坚目标。”青岛港万邦矿石码头工程项目主管李文喆说。
当前,第二座40万吨级矿石码头工程进展已完成83%,码头从下部结构施工转为上部结构施工,引桥进行桥面基础施工,堆场加快形成并开展专业化改造,工艺结构安装制作完成接近1万吨。
与建设第一座码头相比,第二座40万吨级矿石码头施工难度更大、技术要求更高。其中,两座码头的引桥上部结构仅相距4米,且下部结构交叉在一起,引桥钢管桩施工时要兼顾第一座码头的引桥,防止发生位移。“为克服这种生产难度和施工交叉,我们创新建立了一座临时钢便桥,把整个水上施工变成了陆上施工条件,不仅有利于施工进度,还能保证施工质量,更有利于施工安全。”青岛港万邦矿石码头工程项目负责人李成川说。
据了解,该项目以数字化转型推动行业革新,集成物联网、AI等技术构建智慧基建体系,依托数字孪生平台实现全周期智能管控。项目首创沉箱全生命周期智能评估系统,建立“海陆空”立体巡检网络和引桥施工安全预警体系。深化BIM技术应用,实现三维协同设计与施工动态模拟,通过数字孪生优化质量安全双控决策。施工团队主导编制我国首部《交通工程智慧工地建设标准》,联合青岛港其他工程获青岛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凯
[来源:青岛日报 编辑:戴慧慧]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