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变电站换核强“芯”全部国产化
能源保障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提高国家能源安全和保障能力,离不开关键技术和核心产品迭代升级。电力能源安全关系整个社会的正常运行,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指引下,青岛电网积极推进变电站设备国产化改造。近日,110千伏河洛埠变电站成功完成数据网关机国产化改造,实现了包括CPU、操作系统在内的核心部件100%国产化。此次改造是电网智能化、国产化建设的重要一步。目前,110千伏河洛埠变电站国产化建设项目收工在即,对于不断提升青岛电网本质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如果说输电线路就像供电的“大动脉”,变电站则是电力系统的“心脏”,它具有调节和分配电力的关键作用,是电力传输的重要枢纽。而变电站二次系统承担着保护、控制、测量、监视的任务,实现设备运行数据、告警信息、监视数据等信息实时采集与上送,为远方主站提供运行及数据支撑,对保障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变电站核心芯片和基础软件仍然存在一定的对外依赖,变电站国产化改造势在必行。
110千伏河洛埠变电站于2016年1月投运,位于青岛市黄岛区中德生态园内。河洛埠站改造项目是国家电网首批自主可控新一代变电站试点工程。与其他试点工程相比,河洛埠站的改造显得有些特别:除基建站以外,其他试点工程都是由常规站改造成新一代变电站,而河洛埠站原本就是一座智能变电站。与常规站二次系统改造有很大不同,智能变电站改造过程中除了要关注对新一代变电站采集执行单元、智能录波器等新型二次设备调试以外,还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保证在运的智能站设备原有的网络结构不受破坏,对现场风险点辨识和安全管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河洛埠改造工程于今年3月正式启动,目前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已经完成国产化改造,继电保护设备改造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自动化系统改造不仅让数据通信的关键设备——网关机实现了国产化替代,还完善了服务状态监视、协同预警、全景监视等多项实用功能,使变电站的管理和维护变得更加安全便捷。新系统引入了设备全息分图展示,可以清晰地展示变电站内部各个设备的状态,就像是给整个变电站画了一张详细的“地图”。通过这张“地图”,工作人员能够轻松查看每个设备的具体位置及其运行状况。此外,系统还能实时监测芯片温度以及光纤接口信号强度等重要信息的变化,同时支持一键顺控、防误、版本管理等服务功能,大大提升了系统的运维效率和安全性。
变电站国产化改造对于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变电站能够实现变电站技术装备高水平自立自强,为我国电力能源安全供给提供核心支撑,减少对外国供应商的依赖,降低技术封锁带来的风险,同时推动国产芯片生态链的健全健康发展。110千伏河洛埠变电站的“换芯”升级,有望成为变电站国产化改造的“青岛样板”,为构建更加坚强智能的电网贡献力量。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掌上青岛 见习记者 李嘉欣
[来源:青岛晚报 编辑:赵晓珊]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