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青岛培育高素质农民2.9万人次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张晋 通讯员 江玉萍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
青岛市坚持以人才创富为目标,创新农民培育模式,育好用好乡村人才,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提供坚实人才支持。目前,全市开展农民技能培训19万余人次、培育高素质农民2.9万人次,评审农民正高级职称46人、副高级职称97人,汇聚起乡村全面振兴的人才力量。
乡村振兴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我们紧盯产业发展需求,围绕本地主导特色产业,重点培育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社会化服务专业人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等。”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比如,崂山区重点围绕茶产业发展,开办茶树栽培技术、茶艺师、评茶师、制茶师等茶农培训班;针对培训的高素质农民需求,课程不但教授农业技术,还教授企业运营策略、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实现了高素质农民的全面提升。
培育高素质农民离不开好的师资。青岛高度重视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深入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行动,注重培养一支师德高尚、学识渊博、业务精通、实践熟练的教师队伍,推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精准开展。目前,全市已建立培养高素质农民专兼职师资队伍500余人,其中2名教师获评全国共享乡村振兴实践指导师,3名获全国优秀培训教师。
同时,高素质农民不但自己成才,还成长成为教师,为更多农民赋能。
“大家在平台搜索我的网名‘一起葡萄’,让大家在看小说中学会种葡萄。”日前,来自青岛莱西的选手贾延樽获评全国农民教育培训教师说课大赛总决赛一等奖和最佳风采奖。贾延樽将葡萄种植技术融入故事里,通过互联网平台推广教授技术,收获了不少“粉丝”。此外,青岛的另一位选手朱梅楠获得三等奖,青岛市农技中心获得优秀组织奖,展示了青岛市高素质农民培育的优秀成果。
贾延樽是“农民讲师团”的一员。2023年,青岛市成立“农民讲师团”,重点面向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带头人、“土专家”、“田秀才”、“新农人”、农村基层组织负责人等展开遴选,确定了贾延樽、王伦世、李克贵、朱典玉等37名农民为首批“农民讲师团”成员,为学员提供相关技术服务、工作指导、信息咨询等跟踪服务。
逐梦农业蓝海,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新农人的专业职业属性正逐步彰显。在广袤乡村,高素质农民已成为一支充满活力的“生力军”。
比如,平度南村镇的王伦世,通过一次次培训学习,如今成为青岛农业大学的客座教授、山东省科技特派员,还被中央农广校聘为全国共享乡村振兴实践指导师。在他的带动下,南村镇崖头村发展蔬菜种植3500余亩、冬暖大棚900余个、早春大棚500余个,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青岛地平线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姜波每年利用互联网卖菜1万余吨,带动了当地500余名农村经纪人和周边4000余名农民种菜致富。
在青岛,355名新型职业农民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7名获得正高级职称的高素质农民获得“齐鲁乡村之星”“齐鲁大工匠”等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全市200余名高素质农民被青岛市科技局认定为科技特派员,去年通过田间学校、现场指导等方式,服务农户、企业、种植户千余次,解决农业生产技术难题200余项,线上线下培训农民4万余人次,推广农业科技新模式、新成果122项。
[来源:青岛日报 编辑:赵晓珊]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