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青岛一季报,很“硬”很提气
4月25日,青岛发布2024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
一季度,全市生产总值同比3743.54亿元,同比增长5.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6.77亿元,同比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1178.14亿元,同比增长8.4%;第三产业增加值2528.63亿元,同比增长4.7%。
从增速上看,青岛以5.9%的增速跑赢全国大盘(5.3%),跑赢了前面的宁波(5.6%)和天津(5.3%)。
聚焦单项数据,能够发现诸多可圈可点之处。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增速高于全国(6.1%)、全省(9.0%)3.9和1.0个百分点。高附加值的硬科技产品,青岛产得多也买得多。
在供给端,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5.2%、24.3%。而在火热的消费市场,通讯器材类、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60.5%和19.7%。一季度是全年经济的风向标,从数据里,我们看到经济发展的势头和信号。
10%的规上工业增长很提气
一季度,工业作为“压舱石”依然很“稳”。
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增速比去年全年加快4.2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全国(6.1%)、全省(9.0%)3.9和1.0个百分点。
在《关于加力实施工业经济稳增长强动能提质效年度九大行动的意见》中,青岛做出“承诺”: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左右。
10%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已经超过了青岛这一全年目标。放在全国大局中来看,这一数字跑赢了北京(7.5%)、杭州(3.2%)、宁波(7.4%)、天津(5.8%)等一、二线城市,在15座副省级城市中尤其表现突出。
稳,在于主要行业支撑有力。在35个大类行业中,28个行业实现增长,增长面为80%,比2023年扩大20.0个百分点。
工业与服务业“齐头并进”,生产性服务业赋能工业提质增效。一季度,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1509.1亿元,同比增长7.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8.2%。
细分产业的高速增长引发关注。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5%,快于规模以上工业0.5个百分点。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5.2%、24.3%、12.8%和12.3%。
成倍增长的数字是向好的宏观图景,企业发往全球的大批量订单则从微观上传递着暖意。
今年以来,在青岛市即墨区,包括九合重工在内的特种车生产企业产销两旺、订单饱满,混凝土泵车、高空作业车、云梯车等特种车系列产品畅销海外20余个国家和地区。
每组亮眼数据的背后,都蕴含着深刻的逻辑与切实的行动支撑。
一季度,青岛聚力“十个提质增效”,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
3月出台的《关于加力实施工业经济稳增长强动能提质效年度九大行动的意见》,用28条具体举措聚力推动新型工业化,提到要以推进工业经济头号工程为牵引,并旗帜鲜明地强调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市。这是在山东省层面将工业经济视作“头号工程”后,青岛首次在官方文件中明确工业经济“头号工程”的地位。
消费市场有望持续增长
今年一季度,青岛的消费市场可谓“热辣滚烫”,宏观数据有颇多亮眼之处:
一季度,青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0%,不仅高于GDP的增长速度,更是分别高于全省(6.7%)和全国(4.7%)0.3、2.3个百分点。
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终点,也是新一轮再生产的起点。只要有消费的意愿和能力,“提振”即可从需求端迅速传导至供给端,倒逼生产者优化供给侧结构,从而拉动社会投资,畅通经济循环。
总体来看,消费市场规模稳步扩大,城镇和乡村均有较快提升,线上和线下扩容提速。在具体的消费数据中,有多项指标实现二位数甚至三位数的大幅增长。
升级类商品消费加快。通讯器材类、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60.5%和19.7%,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速高于汽车类平均增速17.6个百分点。
释放蓬勃生机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能够从今年的“龙年开春第一展”上窥知一二。居民旺盛的消费需求叠加汽车消费券的助力,推动消费者将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2024山东春季国际车展开展仅两天,成交额就达到了12亿元左右,而新能源汽车是展会的“绝对主力”,占比超过40%。
今年一季度,新消费业态创新、新消费平台搭建、新消费场景拓展“接棒”点燃青岛的消费热情。对于消费来说,短期提振借活动驱动,长期复苏则依赖于政策赋能。
去年,青岛接连发布一揽子提振消费信心、激发消费活力的政策,年底,青岛发布《青岛市2023年汽车以旧换新实施细则》,将有效期延至2024年6月30日。今年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4月,《山东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发布。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消费市场有望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
岛城“假日经济”蓄势待发
一季度“开门红”能转化为“全年红”吗?观察经济的运行情况,从总量看的是当下,从趋势里看的是未来。
对于作为国民经济细胞的企业来说,投资就是投未来、投预期。
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4%。其中,重点领域投资加快,呈现出浓浓的“科技味”。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分别增长77.8%、13.1%和10.3%,高于全部投资增速72.4、7.7和4.9个百分点。
今年3月,中能瑞新储能产业园、中国物流央地合作园、山东海洋数字科技产业中心、通用环球医疗康养总部等22个项目在青岛集中签约,总投资467亿元,涉及海洋装备、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多个领域。
承载着新质生产力的新兴产业,正在以极快速度发展壮大,不断重塑青岛的产业格局——更年轻,也更有科技含量。
经济的持续向好,也体现在微观主体的信心方面。
从春节长假到清明小长假,熟悉的烟火气重新回到城市的街头巷尾,青岛火爆的文旅消费是经济暖意的折射。人山人海中可以感到青岛经济的“温度”,一季度,青岛胶东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581.55万人次,同比增长48.1%,出入境人员同比增长363.52%,入境外籍旅客增长4.4倍。
一季度的“热辣滚烫”给今年的消费复苏开了个好头,这种火热还将延续。青岛作为传统旅游城市,一直拥有着“超高人气”,即将到来的“五一”小长假让“假日经济”蓄势待发。
另一方面,居民消费的基础在不断巩固,“钱包”越来越鼓。
消费连着千家万户,促进消费提质扩容,提振信心、改善预期是关键。一季度,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5.8%,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为未来消费的可持续恢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这些数据释放出了积极信号,表明预期在改善、信心在提升,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在增强。
在实现全年良好开局的关键时期,青岛有行动,见成效,“稳”的基础在加固,“进”的动能在集聚。只要方向对了就不怕路途遥远,青岛经济行稳致远、未来可期。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白菊
[来源:半岛都市报 编辑:李源菁]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