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开启海洋经济增长新空间 青岛在研海洋新药及制品超40项

原标题:“青岛产”三文鱼收获超千吨

青岛打头阵,海洋当先锋。

2月5日,青岛市海洋工作会议召开,明确2024年集中力量开展“落地提升年”活动,全力提升青岛现代海洋城市建设的首位度、引领力和示范性。同时,青岛海洋大项目紧锣密鼓推进,截至目前,总投资2000亿元的90个海洋重点项目开工在建率100%,完成投资399.8亿元。几天前,青岛就《青岛市海洋经济促进条例》起草工作召开专家座谈会,针对水产种业、海洋科研、深远海养殖、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文旅、智慧海洋等领域要重点研究分析,为青岛海洋经济立法工作建言献策。该条例已被市人大列为2024年制定地方性法规计划重点推进项目。

产业聚焦“7+2”

瞄准海洋经济新空间

海洋是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资源接续空间。新年伊始,随着各省经济数据陆续发布,下一个增长空间成为新焦点,海洋成为众望所归。

例如,广东瞄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战略机遇,福建加快沿海六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浙江探索建设国家经略海洋实践先行区,海南全面建设自由贸易港。1月20日,浙江省机构改革中新组建的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厅在杭州揭牌,进一步释放高度重视海洋经济发展的强烈信号。此外,围绕积蓄壮大海洋战略人才力量,山东、广东、河北等省份近期都释放出相关“海洋大学”的建设或办学推进新信息。

具体到青岛,作为我国沿海经济第二大省山东的“龙头担当”,这里集聚了全国30%的涉海院士、40%的涉海高端研发平台、50%的海洋领域国际领跑技术。海洋产业基础坚实,28个海洋及相关产业在青岛均有布局。2022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5014.4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3%,位居全国第三。

2024年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在经略海洋上奋力争先。强化海洋功能和特色,在海洋强国、海洋强省建设中展现更大作为。

在经略海洋上奋力争先,青岛正在从产业布局和顶层设计上双向发力。

一方面,产业聚焦“7+2”。《青岛市2023年海洋领域招商引资特别行动方案》提出,聚焦海洋渔业、海洋装备、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海洋新能源、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航运金融、海洋文旅7个主导产业和深海开发、海洋物联网2个未来产业。出台全国首部海洋企业培育专项政策《青岛市关于实施海洋之星企业倍增计划的18条政策措施》,建立“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梯度培育体系,进一步强化海洋实体经济核心竞争力。

另一方面,落实《青岛市支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15条政策》,围绕现代渔业、高端海洋装备、海水淡化、海洋药物及生物制品等领域,为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提供政策支撑。截至目前,对青岛前沿海洋种业有限公司、“国信2号”系列大型养殖工船、华能青岛热电有限公司海水淡化项目,以及高成长性海洋企业等共计奖补5366.25万元。

破题深远海养殖装备

三文鱼收获超千吨

近日,西海岸新区发布2023年经济数据,全年生产总值5003.38亿元,首次突破5000亿关口,成为山东首个GDP超5000亿的区,成功跻身全国12个超5000亿区县“俱乐部”。其中,西海岸新区2023年海洋生产总值预计总量突破2000亿元。

在距离西海岸新区120多海里的黄海深处冷水团海域,深水网箱“深蓝1号”内密密麻麻的三文鱼正在竞相逐食,通过水下摄像机拍摄回传的画面,可以在岸上的监控中心清晰看到养殖情况。据介绍,网箱设计研发突破沉浮控制、鲨鱼防护等多项关键技术,同时配备摄像头、传感器等,打造智慧化的养殖集控管理系统,工作人员坐在办公室,通过一块大屏就能实时掌握设备运行状态、投喂量、投喂次数等信息。据悉,“深蓝1号”实现全球首次大西洋鲑的低纬度深海规模化养殖,投入使用五年多来累计收获三文鱼1000余吨。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我国深远海养殖装备“代表作”,“深蓝1号”的升级版已经诞生。近日,由山东海洋集团所属山东深远海绿色养殖有限公司投资建造的“深蓝2号”网箱在青岛顺利出坞,这是目前我国应用海域最远、适用水深最深、养殖水体最大、功能性能最先进的大型深远海养殖网箱装备,通过搭载自动投喂系统、水文水质气象测量系统、水下成像系统、水下补光系统及生物量监测系统等智慧化养殖设备,将逐步实现深远海无人养殖功能。据悉,“深蓝2号”即将进入拖航安装阶段,预计今年3月份投入使用。

西海岸新区经济总量的跃升,以及深远海养殖网箱装备迭代,可以说是青岛不断突破区域海洋经济增长新空间,推动海洋优势产业提质增效的典型和缩影。

青岛市海洋工作会议提出,实施海洋产业能级提升行动。着力推动海洋渔业转型升级。争创国家现代海洋牧场试点,以“深蓝”“国信”系列等深远海养殖装备为支撑,推进深远海养殖综合产业园建设,布局陆基三文鱼种苗繁育基地,引领以深远海为代表的全国第六次海水养殖浪潮。着力打造“总部型”海工装备制造业。超前谋划布局深海采矿船、液氢运输船、液氨运输船等产品,争取高价值订单转移青岛,将海西湾打造为集研发设计、总装建造、检测服务、产业配套为一体的总部型产业基地。

抢占新兴领域赛道

培育青岛“海洋药谷”

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打造更具竞争力的海洋产业集群。加快抗肿瘤、抗病毒等海洋创新药物研发。推动合成生物技术应用,抢占海洋生物制造产业新赛道。

生物医药和生物制品作为新兴产业,近年来吸引资本和企业竞相进入。其中,山东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方面潜力大、发展迅速,而青岛作为全国海洋药物教育和研发中心,经过近几年的培育发展,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海洋生物产业基地,在海洋医药及海洋生物制品细分领域独树一帜。

近日,由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正大制药(青岛)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免疫抗肿瘤海洋一类新药“注射用BG136”(以下简称“BG136”)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查,获得《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该药物是以极地海藻为原料获得的一种结构新颖、活性独特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糖类化合物,拟应用于晚期实体瘤患者的治疗。BG136是国际首个进入临床试验的抗肿瘤海洋药物,也是国际上首次将海藻来源的糖类药物应用于肿瘤免疫治疗。目前,以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为代表的院所、企业在研新药和高端功能制品项目超40项。

为加快推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高速发展,青岛还在政策面上不断为海洋药物研发转化提供助力。继前期出台《关于支持“蓝色药库”开发计划实施意见》《关于支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关于推进和鼓励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若干政策措施》等三项政策后,青岛又出台《关于进一步支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相比原有政策,新政策的支持力度更大,其中1类创新药最高可获得5000万元资金支持、三类医疗器械最高可获得1000万元资金支持。

不仅高端海洋药物研发进展喜人,青岛在市场链接更为广泛的海洋生物制品领域同样不乏创新。

叶黄素作为一种原材料,因为应用于营养保健品而被大众所熟知,但是目前上游产业主要通过种植万寿菊,从花蕊中提取,产量少、能耗高。在莱西市产芝湖新村,微藻研究院项目即将投入使用,通过跟青岛浩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引入专家团队,这里将采取微藻合成提取方式获得藻源叶黄素,不仅浓度高,而且零排放,成本和能耗更低。青岛浩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技术总监王勇告诉记者,微藻提取物作为原材料,未来将应用于包括食品保健品、养殖饲料、环境修复、医药等众多领域,前景广阔。

下一步,青岛将着力提升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产业创新力。加快海洋创新药物研发,推动抗肿瘤药物BG136加快临床试验进程,推动修正(中国)海洋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及华东区域总部、康大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园、南极磷虾产业园、琛蓝项目二期等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支持浩大海洋等企业上市。重点打造青岛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园(崂山大北海)和青岛市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园,培育青岛“海洋药谷”。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王好

[来源:半岛都市报 编辑:王熠冉]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4 02/07 07:56
· 来源 ·
半岛都市报
· 责编 ·
王熠冉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