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行政审批领域“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全面起势
作为群众办事、企业入市“第一扇门”,优化提升行政审批服务效能,是便民利企、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之举,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要求。全市“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开展以来,行政审批领域聚焦优化服务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要素环境、人文环境等“六个环境”,发起服务体系标杆建设、“精准滴灌”政策保障、重大项目服务保障等“十大攻坚行动”,研究推出一系列“立得住、叫得响、真管用”的“特色招数”和实践场景,为稳投资、促增长,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装审批服务的“动力引擎”。
坚持问题导向 牢牢抓住改革创新这条主线
“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坚持“问题导向”是本次行政审批领域“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最鲜明的风格特征。前不久,市行政审批领域“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动员部署会召开,会议从“五个度”阐明了行政审批领域作风和能力问题的具体表现,要求将“问题导向”作为开展好行政审批领域各项工作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源泉,要从工作实际出发,经常扪心自问,自己的站位有没有“高度”,攻坚少不少“力度”,审批拼不拼“速度”,服务缺不缺“温度”,做人差不差“信度”,下真功夫破顽瘴,除痼疾,补短板,促提升。
发掘营商环境深层次问题,要端正态度,更要找对方法。既要“自警自省”,又要“开门纳谏”;既要抬头“谋长远”,又要俯身“接地气”。市行政审批领域“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提出“系统内部全面查”“深入基层重点查”“倾听民声广泛查”“督办问题严肃查”四类问题反映渠道。通过自查自纠、实地查访、社会监督、平台转办广泛收集行政审批领域的各类问题线索,建立起行政审批“问题清单”,并严格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具体抓,靠上抓,通过问题清单“跟踪督办、挂牌销号”“找准病灶、对症下药”,确保群众反映的营商环境堵点难点能够整改到位,改革创新攻坚举措能够执行到位,便民惠企政策能够兑现到位。
改革创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一招。今年以来,青岛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坚持改革创新这一主线,打好数字审批“青岛模式”建设、营商环境建设、服务市场主体和项目建设三大攻坚战,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开阔的思路、更加有力的举措,构建一流政务服务环境,不断提升企业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例如,通过“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图纸”“项目直通车”“6+N”联合验收、市政公用“十二事合一”“工业项目用地一件事”等集成化改革,破除建设审批的“中梗阻”,“护航”重点项目平稳落地;重视数字赋能作用,以人工智能OCR、RPA、NLP等数字化应用赋能行政审批全流程,全面拓展数字化审批服务场景,以数据资源流转节省群众申报时间;通过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远程异地评标、“一照通投”等“智慧交易”模式,提升要素供给能力,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聚焦优化提升线下办事体验,致力打造“无证明大厅”,“高标准”推动便民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创新企业登记“智能表单”、海洋经济活动商事主题“智能标签”、个体工商户“极简”审批等措施,降低市场主体生产经营成本,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精准滴灌”政策保障 “特色招数”推动行政审批提质增效
把营商环境摆在更突出的位置,做好中心工作深度融合,行政审批领域“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在路数打法上充分发挥制度管根本、固长远的作用,聚焦市场主体和办事群众的关切,强化政策集成供给,狠抓政策兑现落地,切实提高市场主体和办事群众获得政策的便利度和实效性。
(一)创新企业开办智能服务,把好投资兴业第一道关口。市行政审批局会同市公安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十部门,印发《青岛市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优化企业开办工作实施方案》,通过十二条配套措施,推动政务服务“供给侧”流程再造,切实提升企业开办服务水平。聚焦企业开办流程、耗时、费用、便利度四个方面,深入整合营业执照、印章刻制、社保登记等业务,将7个环节压减至1个环节,0.5个工作日办结,并为全市新开办企业免费提供一套四枚印章,助力企业轻装上阵、放手发展。
1.“六式”服务引领企业开办平台智慧升级。市行政审批局借力“数字青岛”建设,在加大政务数据横向整合力度的同时,充分考虑不同企业的个性需求,围绕“青岛市企业开办智能一体化平台”推出“六式服务”。
一是在全国率先建成首个“索引式”智能导办登记服务模块,对1.2万个企业名称行业词汇进行全面梳理,自动匹配2300余条经营范围用语,供申请人勾选使用。
二是上线“嵌入式”填报指引服务,对6类常用的企业类型,260余个填报项,进行“白话”式解读,企业只需将鼠标放在填报项中或填报样例上,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参考答案”。
三是在“一次办结”基础上推出“分段式”企业开办服务,主动延伸服务半径。企业领取营业执照后可随时通过企业开办智能一体化平台再次申请办理印章刻制、发票申领、社保登记等六项业务。
四是提供“自助式”Ai智能服务,归纳总结出2100余个常见企业登记咨询问题,满足股份有限公司等六类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44种登记业务的办理咨询需求。
五是推进“开放式”名称查询服务,在全面实行企业名称网上自主申报的基础上,免费提供完整、系统的全市企业名称全数据查询服务。
六是着眼全生命周期,打造“矩阵式”全程网办服务,推动政务服务向多平台多载体延伸拓展,为企业群众提供全方位、多样性、便利化的办事体验。
2.“智能表单”模式助力企业登记注册减负增效。市行政审批局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在全国率先推行企业登记注册“智能表单”模式。“智能表单”模式是指申请人在申办企业登记注册业务时,仅需填报公司名称、业务类型等基本信息,系统自动校验业务逻辑、匹配材料清单、编写文书内容,为申请人生成全套申报材料。
一是以供给侧结构化重塑为主线,实现文书材料标准化。累计制作38套基础法律文书模块和61个法律文本组件,覆盖133种市场主体类型,支持4000余种业务场景逻辑模型,为申请人实时定制生成全套个性化、标准化的法律文书。
二是以需求侧数智化升级为导向,提升业务办理便利化。运用对象链接嵌入自动化和动态数据交换技术,将原本需要由人工筛选、判断、思考、选择的工作全部转至后台由技术模型进行处理,系统根据申请人填写的基础信息自动生成文书、匹配材料清单,无感生成全套企业登记注册材料,仅需线上提交审核人员确认,即可完成登记注册流程。
三是以管理侧提质增效为动力,推进行政资源节约化。申请人无须研究申报文书及办理流程等事项,系统可根据其申报需求,精准锁定企业登记全业务场景及组合,省去了业务受理人员与申请人之间反复的沟通与指导,大幅压缩办理时限的同时,有效节省了行政资源。在推行企业开办全程电子化的基础上,聚焦群众办件量最大的业务事项,在国内首次将“智能表单”改革延伸至变更、备案、注销领域,实现登记注册全场景覆盖的重要突破,为我市207万市场主体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标准化登记注册服务,业务办理一次性通过率接近100%。
(二)优化施工许可办理流程,跑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青岛速度”。青岛市行政审批服务局聚焦项目服务提质增效,进一步优化施工许可审批流程、创新服务举措,推行“建筑工程施工许可分阶段办理”“市政公用报装一件事”“联合验收‘6+N’”等政务服务,力促施工建设早落地、早建设、早投产、早达效。
1.推行建筑工程施工许可分阶段办理。本市范围内的新建、改建、扩建房屋建筑工程,具备独立施工条件并能形成独立使用功能的一个及以上单位工程,建设单位可申请整体办理施工许可。同时,建设单位可依据项目进度需要,按照施工顺序,可依次申请“基坑支护和土方开挖”“地下”“地上”阶段施工手续办理。在推行土石方整理工程施工许可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推行施工许可办理方式,将建筑工程项目分为“基坑支护和土方开挖”“地下”“地上”等三个阶段,建设单位可以根据项目建设需要,分阶段申请办理施工许可手续。此项改革措施使建设项目办理施工许可手续更加灵活,建设单位可以平均提前半年时间开工,办理“基坑支护和土方开挖”工程施工许可证时不用缴纳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费用,节约建设单位时间成本和财务成本。
2.实施市政公用报装一件事。解决在市政公用报装方面涉及审批及服务事项多次申请、多头审批、多趟跑腿、严重影响施工进度等问题,将工程建设涉及城市绿地树木审批、雨水污水设施及专用排水设施接入城市排水管网方案备案、因工程建设需要拆除改动迁移供水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审批、占掘路或跨越穿越道路架设增设管线设施、市政设施建设类审批5个审批事项,以及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通讯、有线电视等7个报装服务事项整合为市政公用审批服务“12事合一”,集成办理。
3.开展联合验收“6+N”服务。一是按照“进度相似、并联打包”的原则,将联合验收事项划分为两个阶段,实行分段联合验收,其中,“6”为第一阶段事项,“N”为第二阶段事项,建设单位可单独申请第一阶段事项实行联合验收,也可以在具备验收条件的前提下,将第二阶段中的任意事项与第一阶段事项实行联合验收。二是将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人防工程(防空地下室)竣工验收备案、建设工程档案验收、建设工程消防验收或备案合并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含人防、档案、消防)”一个验收备案手续,实行“多备合一”。三是创新推行验前指导服务、“一窗受理”服务、重点项目定制服务、告知承诺服务、智能验收服务、限时验收服务等措施,提高工程建设项目验收效率和服务水平。截至目前,已为全市1300余个工程建设项目提供了联合验收服务,平均为建设单位节约30天,平均节约成本约20万元,真正将联合验收工作落到实处,让建筑许可轻松办理。
(三)深耕公共资源交易公平公正,有效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市行政审批局坚持制度与科技“双向赋能”,打造一流公共资源交易数字化服务平台,构建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体系,打造“法治化+数字化+标准化”的公共资源线上交易平台,着力推进交易数字化、服务标准化、信用一体化,做好交易见证、场所服务、集中采购各项工作,增进交易公平,提升交易效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1.发布青岛市公共资源交易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建立公共资源交易见证服务、综合管理及行业监督部门对公共资源交易当事人信用信息互通机制。一是健全信用信息归集“一张网”。归集青岛市行政区域内参加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当事人各类信用信息,主要包括:基本信息、交易信用信息、行业信用评价结果信息、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结果、行政处罚、行政许可、守信激励对象名单、失信惩戒对象名单及事前承诺九类信用信息。二是构建信用信息互通“一盘棋”。依托青岛市公共资源交易信用信息平台与行业监管信用信息综合平台、公共信用共享平台、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实现一库三平台互联互通。构建电子交易平台失信行为线索自动预警推送、交易见证平台失信行为记录报送、电子监管平台失信行为认定推送、交易信用平台归集共享的信用数据互通渠道。三是形成信用信息管理“一体化”。规定公共资源交易见证服务、综合管理及行业监管部门对青岛市行政区域内参加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当事人信用信息的记录、报送、认定、处理、推送、归集等职责分工。截至2023年3月底,已归集管理605707个市场主体2141373条信用信息,为招标投标信用应用提供全面完善的数据查询保障,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2.实现政府投资项目工程款支付信息共享。通过青岛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与预算一体化管理系统对接,动态获取国库工程款支付信息,实现政府投资项目工程支付信息在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公开便捷查询。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工程款支付信息共享的实现,有利于中标企业准确测算各项工程预付款、应付款,合理调度资金,确保工程进度;倒逼招标人加强工程款结算进度管理,防范工程建设风险,加强工程建设市场管理,提升招标投标领域营商环境“软实力”。截至2023年3月底,全市共有359个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2449笔次支付信息在青岛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时动态公开查询。
营商环境优化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市行政审批领域“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释放出“首战即决战、聚力谋发展”的强烈信号。全系统各级领导干部正在以崭新面貌迎接改革洗礼,备战行动“大考”,通过这场如火如荼的作风能力“大检阅”,轰轰烈烈的自我革命的“大浪潮”,炼成本领“真金”,为实现市委市政府擎画的“一三四六十”宏伟蓝图、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远大目标广泛凝聚奋进之力。
[来源:青岛日报 编辑:李沁心]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