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盐碱地上再造一处“热带雨林”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冰洁 通讯员 王 璀
在一段延时拍摄画面中,白昼如梭,塔吊摆臂来回摆动,机械车辆往来穿梭,地标建筑拔地而起。2021年7月23日,主体场馆源地主体结构完成;8月18日,主体场馆钢结构首吊成功;10月13日,主体场馆完成钢结构合拢……经过一整年的紧张施工后,位于胶州湾畔的东方伊甸园项目正用独特的建筑风格向外界宣告着它的“生长”。
如今,驱车行驶在胶州湾跨海大桥上,远眺建在一片荒芜土地上的这处圆形穹顶式建筑已经雏形尽显——银灰色的钢结构纵横交错,整体造型流畅,规模巨大,十几名高空作业人员全副武装行走其上,进行防火涂料涂刷、转接件校正等施工作业。“这个地标性建筑是风暴森林馆,目前钢结构施工完成,也就是说建筑骨架已经顺利搭建起来。” 东方伊甸园项目工程负责人朱广会说。
据悉,在东方伊甸园项目的四个单体建筑中,风暴森林馆的建设难度最大,整个建筑东西方向长193米,南北方向宽159米,高约57米。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大跨度钢结构吊装和拼接,这既需要前期的精心谋划,还需要各方的密切配合。“项目团队在使用400吨履带吊吊装23次后,最终顺利完成框架搭建。在保证安全前提下,完成了超大钢结构吊装、高大模板体系等超危超限施工作业,并通过起重吊装十二项安全管理流程、高空生命线、自锁器、防坠器等多种措施保障施工安全,后续项目将继续保证安全投入、预控风险、落地标准,踏实有效地开展各项施工内容。”东方伊甸园高级HSE工程师臧国伟告诉记者。值得一提的是,整个风暴森林馆的用钢量达5000余吨,比埃菲尔铁塔的用钢量还要多。
接下来的施工重点就是要给这座建筑安装上一层透明的“皮肤”。为了满足室内植物的采光条件,该馆穹顶主要采用轻盈的ETFE膜覆盖,“三膜两腔”的膜结构充气后就像一个巨大的泡泡,通过镀点可以调节日照光线强度,从而营造一个节能、环保、可持续的热带植物“成长乐园”。据了解,整个建筑的膜单元有930多个,单个最大面积可达50平方米。
记者看到,位于风暴森林馆北侧的入口场馆也已雏形显现,波浪形的屋顶设计线条感极强,犹如奔腾的海浪,目前该馆正在进行玻璃幕墙和综合机电的整体施工。此外,水极端馆主体施工已完成;水质量馆的地下室结构也已完成,正在进行主体施工。
作为青岛市2022年重点项目之一,东方伊甸园定位于打造一处集教育、科研、产业和旅游价值于一体的生态型主题公园。其中,质量区向人们展示的是水资源丰富的状态,通过有趣的故事表演展现与水相关的各类科学知识;风暴森林区则为整个项目的标志形象,这里将建设热带雨林温室,以高山源地瀑布落水为视觉中心,游客通过高空步道可以纵览整个雨林;极端区则展示了一个资源枯竭的世界,让人们感受水的稀缺和珍贵。
虽然整个园区将呈现来自世界各地的超千种热带植物,但是项目负责人王永刚对东方伊甸园有着更加多层次的定位——它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的植物园,而是一个植物、教育、艺术、建筑的结合体,是一个生态环境的展示窗口。“它不仅仅关乎植物,不仅仅关乎水,更多的是想要传达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通过不同场景的打造,让孩子们在其中感同身受。” 王永刚说。
与英国伊甸园建在废弃矿坑之上相似,位于青岛的东方伊甸园选址在一处盐碱地。在盐碱地上再造一个热带雨林,谈何容易。为了能在此处种出茂密的植物,首先需要对这片场地的土壤进行改良,采用绿化废弃物堆肥、土壤成分调配、部分土壤更换等一系列办法,在解决土壤盐碱问题后,还要继续解决隔盐碱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联合国内众多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了多轮研讨,最终采用水力排盐的隔盐碱技术,让植物有了基础的保障。” 王永刚说。
初春渐暖,万物萌生,在东方伊甸园项目,这片荒芜的滩涂上也正在演绎一个“再生”的故事,一处“热带雨林”正在此处破土。
[来源:青岛日报 编辑:芃芃]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