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国十城,青岛上榜!商务部公示拟支持外贸创新发展名单
好消息!近日,商务部网站对2021年推动外贸稳定和创新发展成效明显予以激励支持的拟推荐名单进行公示,浦东新区、苏州、宁波、厦门、青岛、郑州、武汉、深圳、成都、西安等十地上榜。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督查激励的通知》,对推动外贸稳定和创新发展成效明显的市(地、州、盟),将在安排年度中央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推动地方外贸创新发展先行先试、外贸领域相关平台建设、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等重要展会开展宣传推介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
拟推荐名单(按行政区划序列排序)
序号拟推荐地区
青岛因港而生、因贸而兴,外贸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2021年,青岛市外贸进出口总值8498.4亿元,比2020年增长32.4%,占山东省进出口总值的29%。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仅次于深圳、宁波、广州和厦门,位居第5位,比2020年提升1位。
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外贸面临的不确定不稳定不平衡因素明显增多,在这样的不利局面下,青岛外贸能够稳住,还成功实现进位,为青岛经济发展稳中加固、稳中向好作出突出贡献。
01
不仅稳住了,还实现了进位
贸易对象跨越地域、国境,政体不同、制度文化各异,外贸从来都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领域。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全球经济严重受挫,逆经济全球化浪花翻滚,让外贸领域的不确定性激增。
然而,就是在如此艰难的形势下,中国外贸表现抢眼:全年货物进出口39.1万亿元,增长21.4%;进出口规模接连迈上5万亿、6万亿美元两大台阶,总体规模和国际市场份额均创历史新高。作为“三驾马车”之一,净出口拉动经济增长1.7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0.9%。
青岛的表现同样值得称道。
从总量看,2021年青岛市外贸进出口总值8498.4亿元,较上年(6407亿元)增加了2091亿元,超过“十三五”期间外贸增量总和。一年时间,完成从6000亿元到8000亿元的跃迁,在青岛外贸历史上首次实现一年跨越两个千亿元台阶的突破,自2017年以来连续5年创历史新高。
从增速看,2021年青岛外贸进出口比2020年增长32.4%,较2019年增长43.5%,分别高于全国11个、19.6个百分点。连续21个月保持正增长,增幅高于全国10个百分点,居计划单列市第一位。
从质量看,2021年产业链更长、附加值更高、更能反映企业自主发展能力的一般贸易,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67.9%,拉动全市进出口增长20.6个百分点;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创新发展,重心由传统的来料、进料加工向研发、营销等价值链高端延伸,延长加工贸易境内增值部分,优化加工贸易产业和产品结构,全市加工贸易增值率达到189.7%,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21个和70.6个百分点。
从贡献看,青岛外贸占全国的比重达到2.17%,比2020年提高了0.17个百分点;占全省的比重为29%。
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青岛外贸仅次于深圳、宁波、广州和厦门,位居第5位,比2020年提升1位。2020年,比成都低了745亿元;到2021年,扭转为领先成都276亿元。
如果放在全国省区市中排名,青岛外贸可以排在四川省之后,位列第9位,超过了全国23个省级行政区。
青岛作为开放前沿、外贸重镇的作用进一步彰显、地位进一步巩固,青岛外贸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愈发凸显。
强劲的势头、良好的表现,是青岛此番进入“2021年推动外贸稳定和创新发展成效明显予以激励支持的拟推荐名单”的主要原因。
02
多角度施策,多领域突破
青岛入选上述名单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创新”。
形势在变化,技术在迭代,外贸必须相时而动,创新发展是立于不败之地的必由之路。
青岛聚焦改革创新,系统谋划贸易创新发展举措,拓市场、稳订单、扩进口多角度施策,贸易主体、方式、渠道、品类、业态、模式实现多领域突破,掀起了创新发展的浪潮。
对抗不确定性的一个有效做法就是多元化开拓市场,把鸡蛋放到多个篮子里,实现风险分散。2021年,青岛从官方到企业,纷纷加大力度,多渠道推动开拓国际市场。
结合30个重点市场“一国一策”,组织参加东京时尚展等线上对接会,鼓励企业利用互联网平台拓展国际市场。加强RCEP政策及实务培训,指导企业用好关税减让、原产地规则等政策机遇,扩大出口。组建上合联动发展企业联盟,与上合组织、非洲部分国家进口贸易实现实质性突破,“朋友圈”进一步扩大。中荷首个集展销物流一体化的“前展后仓”新模式项目落户青岛,实现供应链的高效对接。搭建“中国仓单登记与流转平台”等特色化进口促进平台。效果立竿见影。
2021年,青岛对前三大贸易市场东盟、欧盟和美国进出口分别增长43.1%、28.4%和19.1%;对韩国、日本等传统市场进出口分别增长34.8%和13.1%。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RCEP其他成员国等新兴市场进出口分别增长44.8%和35.4%。
多维度推动外贸创新发展。先后制定实施《青岛市跨境电商倍增计划实施方案》《青岛即墨国际商贸城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青岛西海岸新区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从壮大市场主体、突出产业优势、建设服务体系等多个维度,提升外贸发展新潜能。
跨境电商实现倍增发展,2021年,全市跨境电商进出口突破3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4倍。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加快推进,青岛即墨国际商贸城市场采购贸易联网信息平台注册主体突破900家,累计出口超过200亿元。西海岸国家级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带动作用明显,货物贸易进口额占全市比重52.7%,同比增长45.7%。
制度创新为外贸赋能。2021年,青岛出台多项“硬核”措施打通外贸关键节点。商务联合海关、税务、外管等口岸部门,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为企业协调解决防疫通关时间过长、欧亚班列排期等问题。制定出台进口环节税保证保险保费支持政策,进一步扩大小微企业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降低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风险。青岛关区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缩短为39.8小时和2.19小时,出口退税平均用时提速至4个工作日。
一系列创新做法,为青岛外贸打开了新的天地,带来了新的可能,也为全国外贸创新发展“打了样”。
03
新起点上,如何乘势而上
外贸连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稳住外贸,关乎大局。
今年,外贸形势严峻,稳增长的困难和压力前所未有。
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司长李兴乾在国新办举行的有关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需求角度看,全球外需增长面临疫情反复迟滞全球经济复苏进程、复苏不均衡导致全球系统性风险在上升两大不确定因素;从供给角度来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国际供应链加速重构、全球供应链紊乱和瓶颈效应短期内难以彻底缓解两大不稳定因素。
外贸是一个政策性很强的领域,政策的导向关系重大。2021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
今年以来,国务院相继印发了《关于做好跨周期调节进一步稳外贸的意见》《关于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意见》,出台了一系列进一步扩大开放,做好跨周期调节,助企纾困特别是扶持中小微外贸企业,努力保订单、稳预期,促进外贸平稳发展的举措。
山东省围绕跨境电商主体培育、深化跨境贸易便利化、改革优化口岸营商环境等方面出台了相应政策。
青岛应当结合自身实际,尽快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及实施细则,不断加大政策供给能力水平。今年1月30日,青岛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国际贸易能级提升的实施意见》,推出了12条针对性很强的重要举措。政策出台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让政策落地、落实,让外贸主体切实感受到政策的红利,增强战胜困难挑战的信心和能力。
不确定性之下,最紧要的就是增强抵御风险挑战的能力,用综合竞争力提升的确定性对抗不确定性。
“中国外贸产业基础雄厚,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今年,外贸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和量的扩张相比,我们更加注重质的提升。从当前面临的形势出发,我们确定2022年为‘外贸巩固提升年’,着重提高中国外贸的综合竞争力。”李兴乾说。
这也为2022年青岛外贸发展努力的方向。
以制造业起家的青岛,拥有结构完备的工业体系,涵盖全部41个工业门类中的39个。青岛制造在与海内外竞争对手的较量中,不断进化,竞争力不断增强。
刚刚过去的2021年,青岛制造业在技术实力、数字化转型、城市品牌构建上都取得了卓越的成果,综合竞争力重回全国“第一方阵”。这也是青岛制造能够国际市场上拿到更多订单、为青岛赢得更多出口的根本原因。
但也要看到,与全国、全球高手相比,青岛外贸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还有不小的差距,需要再苦练内功,持续推进外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增强匹配海外需求的能力和水平,赢得更多订单,拓展更大市场。
事实证明,疫情之下,青岛产业体系健全、生产能力稳定的优势正在得到发挥。随着自身转型成效的不断累积成势,青岛制造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还将得到进一步提升。青岛外贸,未来可期。
作者 |观象君
[来源:青报观象山 编辑:可可]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