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他们正改变我们的生活——聚焦新业态下的劳动者
中新网记者 李金磊 吴涛 邱宇
伴随着网络订餐、在线约车、移动支付等新兴业态的兴起,以及居民消费的升级,外卖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移动支付线下服务商等一大批新兴职业应运而生。
这个“五一”劳动节,中新网记者带您走近这些新业态下的劳动者,看看他们的职业“新”在何处,体会他们劳动中的酸甜苦辣。
外卖配送员们。中新网记者 富宇 摄
外卖配送员
“不到一年瘦了40斤”
近年来,网上外卖市场呈现爆发性增长,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中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到3.43亿人。巨大的市场需求,催生了庞大的专职外卖配送员队伍。轻点手机,外卖到家,这份便利,正是依靠众多配送员才得以实现。
1994年出生的朱飞鹏,在北京从事送外卖工作已经将近一年。之前在企业做班车司机的他,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业绩步步升高到所在站点的前三名,而体重则从190斤下降到150斤,这也成为了他辛勤劳动的一大见证。
送外卖,看似简单,但这并不只是一个体力活。从刚入行时的手忙脚乱,到现在的得心应手,朱飞鹏摸索出自己的送单技巧,即便是在派单高峰期同时派送12单,他在看一眼地址后就能在自己脑子里迅速规划出一条最佳配送路线,由近及远,实现最快的配送。
美团外卖配送员朱飞鹏准备配送,他的手机壳上写着“拼搏”二字。中新网记者 李霈韵 摄
如今的朱飞鹏,平均每天都能配送五六十单,收入最高时月入过万元,能做到这样的成绩,依靠的是不懈的努力。记者注意到,在他的手机壳上有两个大字——拼搏,正是在他的努力和坚持下,女朋友和家人才从最初的不理解到现在的全力支持。今年,朱飞鹏将和相恋两年多的女朋友走入婚姻殿堂。
“送外卖,工作很平凡,但不管刮风下雨,我们第一时间为城市人民送上可口的饭菜,所以也觉得很光荣,顾客的一声谢谢,一个好评,都让自己很有成就感。” 朱飞鹏说。
外卖一般是要求半个小时内送达,限时配送的压力下,让配送员们特别渴望和感激顾客的理解和包容。“去年冬天,有一个客人下了订单,备注里写道:‘小哥您辛苦啦,我这不着急,您路上慢一点!’这让我心里特别暖和。”朱飞鹏说。
图为滴滴专车司机陈洪彬。中新网记者 富宇 摄
网约车司机
“安全抵达外的另一种价值”
CNNIC的数据显示,截至 2017 年 12 月,网约专车或快车用户规模达到 2.36 亿,增长率为 40.6%。迅速发展的在线约车市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一名网约车司机。
今年是42岁的陈洪彬做滴滴专车司机的第3年,12年的部队司机经验让他做起这行来得心应手。以前是开着军用卡车驰骋在雪域高原,现在则是开着网约车跑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将每一位乘客安全送到目的地。
从早上六点出车到晚上七八点收车,陈洪彬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跑20多单。“网约车带给我新的机会,收入也不错。”程洪彬说,与传统出租车相比,网约车更便捷,乘客可以预估多久能打到车,也很少会遇到拒载的情况。
虽然工作很辛苦,日子也很平淡,但一个特殊的经历却让他体会到自己这份职业的另一种价值。
4月15日这天,陈洪彬接到了一位特殊的乘客。原来,商场有一名临产的孕妇,羊水已经破了,情况危急。由于120暂时没有救护车,商场工作人员情急之下叫了专车。
当时有人劝他别接,怕生在车上,但陈洪彬毫不犹豫打开了车门。路上询问得知孕妇是第二胎,产程可能比较快,陈洪彬迅速将她送达最近的医院,等医生护士将孕妇接走才默默离开。他后来才发现,汽车的后座已被鲜血和羊水浸染了大片。“生命是第一位的,只要人没事,就比什么都好。”他说。
图为支付宝线下服务商范悦。来源:受访者供图
移动支付线下服务商
“商家的感谢是我工作的动力”
移动支付被誉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之一。这种新业态的蓬勃发展,线下服务商的大力推广功不可没。
一年前,范悦从传统的酒店营销岗位跳槽到支付宝做线下服务商,工作内容主要是向中小微型的商家推广更便捷的收款服务,通俗来说叫“码哥”。
除了向商户介绍手机二维码的收款方式,范悦还会帮他们制作可以张贴或摆放在摊位的二维码,方便顾客扫码。“只靠手机的二维码并不是那么方便,需要频繁拿出手机,还会遇到手机没电或本人不在的情况。”他说。
最初,有些商户对这种推广有戒心。尤其是年纪较大且子女不在身边的商户,范悦主动提出帮他们下载收款软件,却被怀疑是“诈骗”。
“经过多次沟通后,他们开始使用二维码收款并体会到了便利之处,有的人还会送我一些饮料和小吃表示感谢。”他说,商户从不理解到理解,再到感谢,这种变化是他工作的动力之一。
与之前的工作相比,范悦现在的工作时间更自由,收入也翻了一倍。更重要的是,他觉得新工作服务的范围更广,也更有意义。
“除螨师”何小梅在执行除螨作业。中新网记者 李霈韵 摄
“除螨师”
成就来自客户“哇”一声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趋向个性化、品质化,诸如除螨师、衣橱整理师等新兴职业也随之流行开来。
来自四川的何小梅今年已经38岁,原来在深圳一家厂里做工,每日重复的流水线作业让她感到乏味,2016年来北京后,她开始做家政保洁,直到去年10月份,竞聘成为58到家的一名“除螨师”。
“这个工作既新鲜又充满挑战。”何小梅称,“刚开始我看到密密麻麻的螨虫尸体后也害怕,但是用过几次后,除螨机器使用熟练后就放心了,算是正式走上除螨的道路。”
除螨时,要一手拿着被褥,一手持“吸刮机”对其来回刮,将螨虫吸入机器内。记者试着拿起“吸刮机”,感觉有些重量。何小梅工作三小时下来(58平台规定每单持续时间三小时),手腕承受的力量可想而知。
“除螨以后,部分客户并不敢看盛放螨虫的水盆,但更多的按捺不住好奇心,过来看都会‘哇’一声,说‘我的床上怎么会有这么多螨虫’。”何小梅说,这时候感觉最有成就感,很多客户做过一次除螨后都成了“回头客”。
“我想要一直做下去,因为收入要比原来多一点,每月能拿到七八千块钱;另外,时间也比较自由,多劳多得,我觉得值。”何小梅说。
“小盒同学”在进行试吃。中新网记者 富宇 摄
新零售下的新职业
——“小盒同学”,“机器人饲养员”……
随着新零售的不断发展,诸如盒马鲜生等新零售业态给居民带来更高品质的消费和更多的便利,围绕这些新零售业态,也出现了不少新职业。
比如,在盒马鲜生,有一个职位叫“小盒同学”,每个店只有一位,但工作内容非常丰富。盒马鲜生北京十里堡店的“小盒同学”名为菠菜(化名),她时而化身为主播,和网友互动;时而化身为试吃员,生猛海鲜等不限量;时而变成客服售后,服务会员;时而变成社区管理员,发放各种优惠福利。
菠菜称,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次试吃直播,摆在她面前的是一桌子午餐肉,她要不停地吃,并发表意见,并和网友互动等。“刚开始吃起来感觉很好,细细品尝,但到最后,因为吃的太多,又不能停,有点痛苦,简直就是往嘴里面硬塞了,大概吃了十几种午餐肉。”
因为经常试吃,菠菜称,从去年毕业开始干这个工作到现在,大概胖了10斤。
和工作的多样化相比,菠菜的收入并不算高,据了解,她每月大概拿6000多元。当问到研究生毕业的她为什么找这个工作时,菠菜说,主要感觉还是现在工作更具有挑战性,接触东西更多,比如会接触很多网红和网红店,蛮有意思。“毕业前我在一家科技新媒体单位实习,整天坐在办公室,我想这并不适合我的性格。”
记者注意到,除了“小盒同学”,还有新零售企业最近发布了“机器人饲养员”的招聘广告。
……
种种“匪夷所思”的工种是这个时代进步的缩影,零售行业翻天覆地的变化,带来了新职位,也在改变我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可可]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