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青岛转变增长方式成效显著 连跨四个千亿台阶

2017-02-28 07:57:08
来源:青岛晚报
责任编辑:亚麦

原标题:转型升级连跨四个“千亿新台阶”

市十一次党代会以来,面对全球经济复苏曲折乏力,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新形势和新局面,青岛坚持稳中求进的发展总基调,锁定转型升级这条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防风险、惠民生,经济始终保持中高速发展,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经济发展实现逆势上扬、弯道超越、稳中向好。

1.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发展实现新跨越

记者从市统计局获悉,2016年,青岛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经济总量首破万亿大关,成为全国第12个GDP总量跨越万亿元的城市。

市十一次党代会以来,青岛经济总量连续跨越“七千、八千、九千和万亿”四个千亿新台阶——2011年GDP实现6615.6亿元,2012年7302.11亿元,2013年8006.6亿元,2015年达9300.07亿元,2016年青岛昂首跨入“万亿俱乐部”。这是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全面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勇敢实践;是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振兴实体经济的丰厚回馈;是发扬钉钉子精神,一张好的蓝图干到底的必然结果。

2.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服务业成新引擎

市十一次党代会以来,青岛在壮大经济总量的同时,充分发挥稳增长政策合力,抓好运行调度服务,加快“转调创”步伐,深入开展“调稳抓”活动,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稳步推进高端服务业“十个千万平米工程”建设,加快金融、总部商务、科技、商贸、物流、软件及服务外包、文化创意、旅游休闲度假及会展设施、人才公寓、社会事业公共设施等十大高端服务业产业的发展,推动全市经济转型升级。第三产业比重逐年提升,三次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2016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至3.7:41.6:54.7。 “三二一”产业结构逐步巩固夯实,青岛经济由工业主导逐步转向服务业主导。第三产业发展呈现“三高一强”特征明显,已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

3.以“蓝高新”为重点,助推产业迈向高端化

市十一次党代会以来,青岛立足本土优势,顺应产业发展趋势,强化规划和政策引导,突出蓝色、高端、新兴,发布建设国家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国内重要的区域性服务中心、国际先进的海洋发展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三个中心一个基地”行动计划。

突出蓝色引领,实施“海洋+”发展规划,全力打造国家海洋强国战略重要支点,推进海洋经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对全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贡献明显。突出高端带动,立足“青岛制造”这一优势,厚植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优先发展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等高附加值产业,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突出新兴培育,发布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软件信息、智能制造等潜力产业加速发展。惠普全球大数据中心等一批信息产业大项目相继落地。

4.以创新驱动发展,新旧动能有序转换

青岛始终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打造创新之城、创业之都、创客之岛,大力建设国家创新中心。

突出抓好创新载体建设,重点引进“中科系、高校系、企业系、国际系”高端研发机构,高等教育机构增至29家,高端研发机构增至48家。蓝色硅谷成功争取科技部支持开展国家海洋科技自主创新先行先试,成为全国第五个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研发经费投入总量和产出双增长。知识产权保护和创新成果转化力度不断加大。全市发明专利授权量、有效发明专利、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三个指标的增幅均居副省级城市第一名。

5.以优化投资结构为先导,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

青岛以调结构、促转型为主线,以推进重点板块和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有效投资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关键作用。近几年,青岛投资产业结构逐步由工业投资领跑向服务业投资主导的格局转型调整。 2016年,服务业投资继续一路领涨,成为带动青岛投资稳中有进、结构改善的重要支撑。 2016年,青岛第三产业投资3759.8亿元,是2011年的1.9倍,第三产业投资比重占半壁江山。

围绕“三中心一基地”建设战略,加快推进全局性、战略性、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充分发挥大项目对稳增长、扩投资、调结构、惠民生、补短板的支撑引领作用。总投资30亿元以上的一汽大众有限公司青岛工厂项目、国轩锂离子电池加工项目等“蓝高新”工业项目,中铁博览城会议中心项目等高端服务业项目的顺利进展,打造了经济发展新引擎。

6.以“一谷两区”为平台,构筑发展战略新高地

以“一谷两区”为重点促进板块崛起,承接国家战略实施,建设“蓝色硅谷、西海岸新区、红岛高新区”新兴板块,带动城市发展能级提升。蓝色硅谷以创新为引擎,突出科技孵化和创新驱动功能,2016年完成投资239.9亿元,聚集了海洋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国家海洋设备质检中心、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蓝谷研究院等17个“国字号”重大科研平台,250余家科技型企业纷纷入住。

青岛西海岸新区以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海洋高新区等9大功能区为载体,突出海洋经济特色,持续推进海洋特色园区建设,加快新区转型升级。 201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GDP)2871.07亿元,增长12.4%,总量位居国家级新区前三,GDP总量超过了省内6个城市。青岛高新区加快建设研发资源集聚区,打造科技人文生态新城,2016年完成投资156亿元。青岛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全面铺开,跻身全球金融中心第46位,列内地金融中心城市第4位。

7.以国际化为取向,增创发展新优势

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扎实推进“国际化+”行动计划,着力打造“一带一路”节点支点城市,双向开放实现新跨越。全市实现到账外资从2011年的36.3亿美元增加到2016年的70亿美元,占全省比重超四成,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加快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经贸合作行动计划,重点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建设,不断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通商合作,境外投资额从2012年的10亿美元增加至2016年的52亿美元,海尔、万达集团分别收购美国通用家电和传奇影业。

积极搭建经贸往来平台,举办 “丝路对话”境内外经贸促进活动,获国务院批复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被评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在外需不振大环境下,贸易出口实现了逆势增长,

8.以供给侧改革为突破口,提升供给体系质量效率

2016年,青岛市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见》,围绕“三去一降一补”任务出台50条具体政策措施,财政、金融、土地等领域围绕扩供给、提质量出台一系列配套文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去产能”稳步推进,严格控制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将产业升级的着力点放在“蓝高新”项目和服务业大项目上,重点推动“互联网+”相关行业加速发展;“去库存”效果明显。

9.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强化经济运行质量

坚持将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低碳发展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在实践中形成探索具有青岛特色的绿色发展模式。加快老企业搬迁改造,加大过剩和落后产能淘汰力度,能源、土地等资源的利用效率明显提升。单位GDP能耗进一步降低,2011—2016年,全市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25%。坚持空间调整提速,以老企业搬迁为突破,将搬迁作为制造业升级的“加速器”,服务业发展的“新引擎”,县域经济提升发展的 “助推器”和节能环保的“调节器”。重点调整重塑市南、市北和李沧等城区空间布局,推动老企业完成搬迁和升级改造、老城区实现功能提升、县域加快工业化进程、城区环境质量改善,实现“一举多赢”。

10.共享发展成果惠民生,加快建设宜居幸福城市

青岛在增进民生上持续发力,公共服务不断改善。重点加大了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三农、扶贫、公共事业6个方面的保障力度。通过优化政策措施服务实体经济,帮助企业融资、减费降税,助推经济增长和提质增效。 2016年,全市安排民生支出973亿元,占财政支出的72%。市十一次党代会以来,民生投入年均增长17%,占全部支出的比重从64%提高到72%,大部分民生保障标准居全省首位,多项政策为全省唯一。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王伟)

[编辑:亚麦]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到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7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 新闻备案:鲁新网201653205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