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落实定位建成海洋强市 “青岛制造”奏响蓝色乐章

2017-02-23 08:41:04
来源:青岛早报
责任编辑:可可

落实国家定位 “青岛制造”奏响蓝色乐章

原标题:实现蓝色跨越 建成海洋强市

“青岛制造”最重要的“本钱”,是在国家战略与全球产业链中的准确定位,科学的城市空间布局和国家利益为先的责任担当。多年来,青岛将依海而兴及先进制造业的本土优势,结合国家赋予的“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国家海洋强国战略重要支点”城市、产业定位,不断发力蓝色、高端、新兴,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也让青岛实体经济本钱越积越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青岛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市GDP比重超过四分之一,这一突破性的成果无疑具有里程碑意义。这是对一座城市致力海洋产业发展的回报,也是一座城市实现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全新跨越。

发展不忘担当。青岛正率先承担起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历史使命,在发展制造业过程中,牢记国家责任,以研发、制造“大国重器”为己任,乘“一带一路”的东风,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石。

■国家定位

打造国家海洋强国战略重要支点

近年来,青岛以中央“经略海洋”的战略思想为指引,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率先承担起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历史使命,持续推动海洋科技创新,大力发展海洋优势产业,全力打造国家海洋强国战略重要支点,海洋经济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奏出“蓝色乐章”。

“十二五”期间,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获国务院批复,青岛由过去定位的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提升定位为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16年1月,我市发布“十三五”规划建议强调,着力增创海洋经济新优势,实施“海洋+”行动计划,推动实现蓝色跨越,建成海洋强市,把青岛打造成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支点。可以说,这是充分考虑到青岛自身的城市特点,量身打造的发展目标。

至此,“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国家海洋强国战略重要支点”这两个国家赋予青岛的定位进一步夯实,为青岛实体经济发展指出更清晰的路径。

■本土优势

一批海洋新兴产业临海而起

青岛被赋予的国家定位与青岛自身的优势密不可分。依海而兴的青岛有着丰富的海洋资源。中国的海洋研究起步于青岛,2015年底,我国海洋领域唯一的国家实验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正式启用,也为我国海洋发展提供了新的科技引擎。 “我们15个功能实验室涵盖了国内所有的海洋重点学科。 ”在青岛市工作生活40余年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理事长管华诗表示。青岛市集聚了实力雄厚的海洋科研人才资源,成就了中国海洋科技名城的美誉。

同时,一批围绕海洋做文章的新兴产业临海而起。“海洋经济的大潮已经来到,海洋生物产业将迎来一个爆发期。 ”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国防说。

青岛中皓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宝全说:“以前我们主要用的是陆地哺乳动物的胶原蛋白,发展蓝色经济以后,我们受到很大启发,为什么不能发掘海洋生物的作用呢?走向深海,前景非常广阔。 ”如今,该公司以海水鱼类胶原蛋白为主要材料制成的角膜载体支架,开创了海洋生物材料应用于人体器官重建领域的先河。

海洋监测仪器仪表、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生物、海洋环境保护……一个又一个创新成果在不断涌现。

海工装备成“青岛制造”名片

除了依海创新,青岛的本土优势在制造。青岛是我国最早接触工业文明的城市之一。“青岛制造”是“中国制造”砥砺前行的缩影。

1月9日,“大桥海鸥”号起重船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交付使用。这艘起重船起重量3600吨,主钩最高起升高度距水面以上110米,是目前国内起重量最大、起升高度最高的起重船。这艘起重船被媒体和网友称为“神器”,它将赶赴福建,助力建造世界在建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平潭大桥。 “青岛制造”再次赢得喝彩声一片。

船舶海工装备制造已经成为“青岛制造”的一张名片。约90米高,4条可升降的桩腿,可供数百人吃住的海工平台……一个个恰似“变形金刚”式的庞然大物,就坐落在青岛海西湾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基地内。 “这个平台,其售价就好比一架波音737飞机。 ”青岛海西重机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国庆说:“大型高端装备正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象征,也能抢占制造业的高地。 ”

实现蓝色跨越,青岛市坚持高起点谋篇布局。在发展规划上,构筑多极联动、全域统筹的格局;在发展方向上,大力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材料、海洋高端装备制造等蓝色产业,加快构建链条完善、技术先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值得骄傲的是,2016年青岛实现海洋生产总值2515亿,占GDP比重超过四分之一,年均增速高达16%。 2012年到2016年五年间,青岛市海洋经济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对GDP增长贡献率达到35%,成为拉动青岛经济增长的生力军。

■责任担当

高端装备领域云集青岛元素

高端装备,国之重器,也是衡量一国制造业水平的关键标准。 “青岛制造”最重要的“本钱”,包括国家利益为先的责任担当。青岛在发展制造业过程中,牢记国家责任,以研发、制造“大国重器”为己任:围绕“国家海洋权益”,大力发展深远海大型海工设备。

船舶海工装备制造,最具海洋气息的工业符号,集多种产业门类于一身,也衡量着一个城市乃至国家的工业水平。山东半岛处于日本、韩国和中国构筑的世界造船业 “金三角”地带,青岛造船业的崛起,占尽天时地利。近年来,青岛市先后引进中船重工集团、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等船舶和海洋工程领域最强“国字号”企业,以及三菱重工、瓦锡兰等造船和研发配套的国际大公司,投资亿元以上的船舶重点项目超过10个,总投资达到200亿元,已完全具备建造10万吨级FPSO(浮式生产储油卸油装置,俗称“海上石油工厂”)、大型船用柴油机、曲轴、海上采油平台上部模块等高端产品的能力。

除了大型海工装备,各个高端装备领域都闪现着青岛元素: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CRH380A型新一代高速列车,刷新了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速;青岛重工为运-20飞机提供牵引车,牵引车最大牵引力可达170千牛;中船轨交研发隧道掘进神器“贯龙号”,标志着青岛具备隧道掘进机的生产制造能力,在装备制造领域获得重大突破……

■走出去

“青岛制造”有了更广阔舞台

青岛地处中日韩经济联系的前沿地带,与日韩隔海相望,距离比天津更近,且拥有天然优良的深水岸线和港口,未来可“变身”国际航运中心,是实施海上丝绸之路、履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重要的枢纽型城市,在港口和区位上更具优势。借助该优势,依托技术创新,一大批高端装备从青岛走向海内外,一批“大国重器”从这里走向全球,“青岛制造”显示出大国重器的高端水平,也让“青岛制造”有了更广阔的舞台。

作为高端海工装备,去年上半年由中海油青岛海工承建的俄罗斯亚马尔LNG建造项目的三个核心工艺模块顺利装船并将运往北极。这是中国首个自主设计建造的液化天然气核心装备,也是中国首次对外输出LNG核心工艺模块,标志着“青岛制造”已顺利打入国际高端油气装备市场。

青岛海西重机自主研制的多功能自升式海工平台,主要用于辅助海上油气开采。“从2013年以来,我们向中东等地区出口了6台自升式海工平台。现在企业一半以上的业务都是自升式海工平台。 ”青岛海西重机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代振华说。目前,海西重机在造的还有多座110米电动齿轮齿条升降式海工平台,并新签订了6座自升式海工辅助平台建造订单,是目前国内手持订单量最大、成功交付海工平台数量最多的海工服务平台生产制造企业。

大国重器从青岛走出国门,呈现出 “青岛制造”的后劲与底气!立足青岛,放眼全球,“青岛号”制造业的这艘大船乘“一带一路”的东风破浪前行,必将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石,增厚青岛实体经济的本钱。

本版撰稿 记者 王婷

[编辑:可可]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到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7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 新闻备案:鲁新网201653205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