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市场主体三年翻番 商事改革创造青西新区奇迹

2017-02-17 08:10:05
责任编辑:可可

原标题:市场主体三年翻番 商事改革创造青西新区奇迹

如今在西海岸,平均每天都会有100多个“老板”诞生。作为国家级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的商事制度改革也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面。改革三年时间以来,新区新发展市场主体共10.35万户,截至去年底全区累计市场主体18.6万户,较改革前累计增长了127.23%。“先照后证”、住所(经营场所)承诺制、企业经营范围便利化、电子营业执照以及三证合一到五证合一再到多证合一等,为企业和百姓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降低了创新创业的行政制度成本,优化了市场管理模式,为新区快速发展释放强大的新动能,打造出新区奇迹。

\

企业人员在办理营业执照。

[敢创新]

●先照后证384项审批锐减到37项,引发“井喷”

2月15日上午,青岛城富源贸易有限公司的李艳来到黄岛区政务服务中心卓亭大厅,办理企业经营范围变更业务。如果是在以前,她需要跑多个部门,而在新区“五证合一”以后,她花了不到1小时就办完了手续,“材料有个地方我给弄错了,要不是需要修改10分钟就能办完。”她对于新区商事制度改革带来的便利深有感触。像李艳和她所在的公司一样,在黄岛区政务服务中心卓亭大厅和阳光审批大厅每天都有企业享受到新区商事制度的多项改革举措带来的政策红利,而这背后,是新区敢于创新的努力。

政策:对企业办理证照互为前置的掣肘,2014年9月,新区在全国范围内尚无经验可供借鉴的情况下,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黄岛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率先牵头试行“先照后证”审批登记制度改革,将工商前置审批事项由原来的384项减少到37项,引起了新区企业登记注册的第一次“井喷”。

解读:黄岛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企业注册局王宁说,西海岸作为国家级新区,商事制度改革在全市、全省、全国都走在前列。“2014年9月,国务院先有了一个先照后证的原则性意见,鼓励比较先进的地区先行试点。但当时全市、全省都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我们就专门到武汉等南方城市学习先进经验,回来后,根据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王宁说,“先照后证”具体是指先办营业执照后办许可证。她说这个改革的力度很大,这种方式让企业先取得营业执照,有了主体资格然后再去办经营资格,让企业大大提前了经营启动的时间。

●住所(经营场所)承诺制事前管理变事中事后监管,经验在全市推广

政策:针对“住所难”导致的无照经营问题,新区又在全省率先推行“住所(经营场所)承诺制”,将全区无照经营率大大降低,这一经验也被青岛市全面推广。

解读:“在2012年~2014年期间,无照经营的情况非常明显,给监管造成了很多隐患。”王宁分析存在无照经营的情况,主要是跟住所有关,她说原先企业登记需要提供产权证、租赁合同或购房合同,这就要到相关部门出证明,很多人嫌麻烦就干脆不办了。新区针对这个状况,在全省推行了住所承诺制,“我们设置了一张住所承诺表,由申请人对相关的事项进行承诺。有了这个以后,企业的材料压缩了,无照率大大降低了。”王宁说,刚开始有人会担心这项改革给监管带来麻烦,但事实证明,住所承诺制实施以后,纠纷和投诉都大幅度下降。

这项工作,就把对企业的监管从事前变成了事中和事后监管。王宁说,为防止企业违反承诺提交虚假的材料,该区还引入了信用机制,打造了一个全区各部门信用信息互通的平台——青岛西海岸商事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并且与企业登记数据库相连,如发现信用异常将会极大限制该企业的注册登记。

●“企业经营范围便利化”为企业经营“松绑”,法无禁止皆可为

政策:新区在全省率先实行“企业经营范围便利化”改革,规定凡是无须审批即可经营的一般经营项目一律放开经营,让企业真正做到“法无禁止皆可为”。

解读:这项改革为企业带来了哪些好处呢?原来,企业的营业执照上都有一项是经营范围,明确规定了企业所从事的业务,以前要超出了这个范围,则要到有关部门申请业务范围变更,变更一次业务范围需要跑遍所有涉及的部门,非常麻烦。而改革后,企业如果想改变经营内容,可以不用申请增添或变更就可以直接“上马”,省去了很多时间和精力。

王宁说,这项工作我国最早是在深圳推行的,企业经营范围不体现在营业执照上,只标明法律禁止的不准经营。但深圳属于特区,有立法权,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就采取企业准营经营范围的方式,在营业执照上进行体现,之后再加一句话:经营其他无需审批即可经营的一般经营项目。这样一来,只要不需要审批的项目企业可以自主经营。

\

五证合一窗口。

●三证合一、五证合一、多证合一突破部门间信息壁垒,打通“最后一公里”

政策:2015年,黄岛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启动了自主设计的“三证合一”软件,争取上级授权开放组织机构代码等接口,突破了当时各级层面尚无法解决的部门间信息壁垒,在全国首度实现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暨“一口式”运行审批,企业办理证照大为便利。随后,借助新区独有的商事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平台的数据共享功能,提前实现了原有“三证”与统计证、社保登记证的“五证合一”,比全国推行的“五证合一”改革提前了近两个月。

近期以来,该局又主动将工商登记信息共享至六十多个部门,让群众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为服务群众打通“最后一公里”,同时也更有利于各部门认领信息,做好事中事后监管。

解读:从“三”到“五”再到“多”,新区一系列的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措施,提高了审批效能,降低了企业制度性成本,激发了新区创业创新活力,为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王宁说,2015年新区先行先试,将工商、质检还有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原先要跑三个部门办理的业务,一个窗口可以全部办完。“‘五证合一’这个改革,让来办事的群众又可以少跑两个部门了。”王宁说,现在多证合一的工作模式他们正在积极探索中,是未来的一个重点工作方向。

\

为企业发放电子营业执照。

●“电子营业执照”融入互联网+时代,发放全省首张电子执照

政策:2016年,该局作为青岛市全程电子化商事登记改革试点,发放了全省首张“电子营业执照”,为企业融入“互联网+”时代打开了“天窗”。

解读:王宁说,全程电子化是指从企业申请名称开始,到领取营业执照,企业不跟登记人员见面,全部通过网上进行。其中发电子营业执照就是重要内容之一。“目前这个工作还在推进过程当中,包括电子营业执照的认证、相关的设备网络跟进、跟各相关职能部门认可等工作,都需要我们跟进。”

除电子营业执照之外,该局还正在按照青岛市工商局的统一部署,推动企业名称的自主申报。王宁说,原先企业要取名,需要拿着纸质的材料到窗口办理,工作人员帮忙查看名字是否合适。这样一来不仅费时费力,有时候事先预选的几个名字都不合适,就得回去再想,再回来排队。而如今,该局把企业名称数据库全部对外开放,企业想要叫什么名字可以自己查;查好后就可以网上申报审核,一个工作日就可以通过。

目前国家工商总局发文要求简易注销,企业从注册到注销全程电子化或将成为一个趋势。

[心服务]

多长时间能当上老板?3~5个工作日

新区在商事制度改革上推动如此多的内容,最直接受益的就是走在创新创业之路上的市民。王宁举例说,有一个餐饮企业要想审核通过,就要先到工商部门查名字,有了名称和核准通知书以后,再到食药部门去办餐饮许可证,还要到环保部门办理环评,又有一套检查的模式,在没有主体经营资格之前,要看企业的经营场所和设备;跑完这些以后,才可以到工商部门提交材料,工商部门审核完材料后,才能发放营业执照;拿到营业执照之后,企业需要到公安部门去刻公章;再到质监部门去办组织机构代码证;之后跑税务局办税务登记证。这是一个旷日持久的“工程”。

“企业跑了很多腿,拿了很多证,并且这些证每年都要年检。这些部门还都不在一处办公。”王宁说,商事制度改革让百姓少跑了不少路。如今,多部门信息互通,企业不用自己去跑,而是通过网络直接在部门之间推送审核,把大量的数据传递或者事中事后的监管都放在行政机关内部来消化。“而我们就是数据的集散中心,送到我们这里的申请材料,我们会给相关部门推送。”

政府多干事,百姓少操心。改革最明显的影响就是办事时间的大幅度缩短。以普通等级的企业申请来看,即使不涉及审批,以前来回不停地跑也需要一个月到三个月,而一旦涉及审批就有可能需要半年一年甚至更长。现在在一个窗口材料就全部都收了,材料合格3到5个工作日就能办完。

从4名工作人员到20多个窗口

百姓少跑腿,而政府部门的工作量就大大增加了。王宁说,他们审批大厅原先只有4名工作人负责这项工作,工作量非常大,大部分时间需要限号办理业务。意识到人员跟不上,改革的效果会大大折扣后,他们增加了窗口工作人员的人数,基本做到随到随办。“现在仅东区的黄岛区政务审批中心就有16个服务窗口,受理窗口有11个;而在西区目前也有10多个服务窗口,市民可以就近办理。”她说,为了更好地推动这项改革,办事大厅所有的审批都在一起。记者看到,办完手续后,在该大厅还能完成刻章等程序,还有打印等服务。

新区还积极争取上级授权,突破创新,争取更多外资企业落户新区。多年来,新区区外商投资企业登记实行“两头在区、审批在市”的登记管理模式。新区获批设立后,该局多次向青岛市、山东省工商局和国家工商总局汇报和争取,2014年11月,国家工商总局正式授予黄岛区外商投资企业登记管理权。此后,在黄岛区登记外资企业不必再“过海跑市”办审批,大大减少了登记成本和审批时限。同时,借助新区独有商事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平台,积极与相关部门联合,成功进行了非限制类项目的审批登记改革,为外资企业注册登记带来更大便利,促使10余家外资项目首选落户新区。

大项目开通绿色通道专人专办

新区还对于大项目启动直通车服务,开通“绿色通道”,从名称查询、注册登记给予全力支持,及时办理,及时解决他们在相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保证项目的快速有效推进。“2015年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之后,我们企业注册太方便了,只需再办理统计证和社保登记证。现在,把原有的‘三证’与统计证、社保登记证‘五证合一’,又节省了办理统计证和社保登记证的时间,更方便了。原来办下所有证件最少也得一个月,现在只需要几个工作日即可全部搞定。”澳柯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企划部主任邹建丽告诉记者。

此外,新区还突破名称限制,争取支持,增加新区招商吸引力。新区争取对“不含区划”和冠“山东”的企业名称直报国家工商总局和省工商局进行试点,自2015年10月起,新区这类企业名称核准不必再到工商总局和省工商局,实行网上直报、网上核准,通过新区注册窗口可直接办理。截至目前,共办理冠山东省名的企业410家,无行政区划的企业11家,其中“青岛大数据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是2016年以来青岛市首家仅有区划而没有字号的企业名称。

创新机制为新区涵养税源4亿

为促进新区财源建设,该局还主动深入研究,扩展服务外延,让税源不从新区流失。新区建立企业变更税源监控机制,将企业股权和注册资本变更的所有事项,全部纳入税源监控登记范围。还建立企业迁出挽留机制,对申请迁出的企业,及时报告区财源办。由财源办征求有关部门和单位意见,采取挽留措施,使企业发展在新区,回馈在新区。通过各项措施多管齐下,服务新区财源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效果,为新区涵养税源4亿多元。

商事制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服务百姓、便利百姓,黄岛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积极打造“心服务”品牌,服务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自2014年改革以来,新区市场主体新发展10.35万户,截至2016年12月底全区累计市场主体18.6万户,较改革前增长了127.23%,增速是改革前的3倍,以平均每天新增百余名老板的速度创造了新区奇迹,市场主体数量和增速居全市第一。该局被国家工商总局确定为企业监管工作基层联系点,连续两年获得新区改革创新奖单位、全区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优秀等次单位、机关优秀工作成果特色创新奖单位等荣誉称号。

“锐意创新,让每一位创业者体会到新区的活力;用心服务,让每一位创业者感受到新区的温度。”新区商事制度改革,激发新区活力,深入民心。

[编辑:可可]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到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7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 新闻备案:鲁新网201653205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