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民营经济增加值将达到6600亿元年均增长9%
昨天上午,《青岛市“十三五”民营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发布。 《规划》明确了我市“十三五”期间民营经济的发展布局和目标,提出“三核十地、三轴多点”新的空间布局结构。《规划》指出,到“十三五”末,我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将达到6600亿元,年均增长9%,占全市比重达到50%。值得一提的是,《规划》还格外关注公共事业民营化发展,提出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医疗及养老服务等重点。
布局>>>
民营经济首提“空间布局”
根据全国、全市发展的大局考虑筹划,《规划》创造性提出了民营经济“三核十地、三轴多点”空间布局结构——集聚发展民营经济三大核心,延伸发展民营经济十大高地,全面推进民营经济轴带展开,努力强化民营经济多点布局。
据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透露,空间布局在我市民营经济发展领域属于第一次提出,这有利于发挥《规划》的宏观引领和战略蓝图作用。
重点>>>
将着力推动四大发展领域
“十三五”期间,我市将着力推动四大领域的民营企业发展,分别是:民营制造业智能化发展、民营服务业现代化发展、民营蓝色产业体系化发展、农业和公共事业民营化发展。
关于民营制造业智能化发展,记者了解到,我市一些民营企业早已在“十三五”之前就开始布局。以青岛新“五朵金花”之一酷特(红领集团现用名)为例,该公司早在十多年前,就开始布局智能制造,国家统计局数字显示,2016年上半年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产量仅微增0.71%,但酷特董事长张代理却给记者展示了一张企业报表:2012年至2016年,该企业产值连续五年增长100%以上,利润率达到25%以上。据张代理介绍,这一成就与酷特及早进行的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密不可分。张代理表示,酷特的传统企业升级改造解决方案适用范围广泛,仅2016年就签约鞋帽、电器、机械、化妆品等20多个行业的60多家企业,帮助他们实现传统企业的升级改造。
在智能制造领域,3D打印同样被寄予厚望,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被一再提及。作为一家民营企业,青岛三迪时空集团有限公司搭建起“三迪时空”3D打印服务网现,已聚集3D打印企业1200多家,占全国3D打印企业总数的95%以上,成为国内最大的3D打印公共服务平台。三迪时空董事长李培学表示,去年11月,青岛市3D打印创新产业园落户即墨经济开发区,将在即墨打造基于3D打印核心生态圈的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平台、互联网工业创新创业平台,并打造基于3D打印核心产业集聚的3D打印创新产业园、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国家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面向全青岛乃至全国推进服务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进程。
开拓>>>
推进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
对于民营经济的发展,不但要墙里开花墙内香,还要想办法在墙外香起来。 “十三五”期间,我市将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引进先进生产设备、技术和管理经验,推进企业境外融资、上市,统筹安排民营企业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国外政府贷款,不断壮大自身经济实力。此外,我市还将引导民营企业积极融入国家 “一带一路”战略,支持民营企业开拓东盟、南亚、中东、拉美、非洲及金砖国家等新兴市场,支持民营企业提升传统市场开拓深度,在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传统市场发展海外自主营销窗口、营销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直接进入终端销售市场。建设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为民营企业提供通关、收汇、退税、物流以及融资、保险等国际贸易供应链各环节服务。
东岸民营经济发展核
以现代服务业为特色,重点发展金融服务、现代商贸、总部经济、时尚消费、旅游休闲与健康养生、科技信息和文化创意等高端民营服务业。
西岸民营经济发展核
以海洋经济为特色,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海洋生物、节能环保、新材料、旅游度假、通用航空、科技服务、文化创意、蓝色金融、生命健康等领域全面壮大海洋类民营企业。放大中德生态园和中韩创新产业园等国际园区功能。
北岸民营经济发展核
以高新技术产业为特色,统筹红岛片区、城阳区和新机场片区,在软件与信息技术、蓝色生物医药、海洋装备研发、高端装备智造、节能环保与新材料、健康休闲等领域全面发展民营新兴产业。
以滨海蓝色经济发展带、烟威青综合发展带和济潍青综合发展带为“三轴”,围绕滨海“蓝高新”民营经济走廊、烟威青“智造业”民营经济走廊和济潍青“高增值”民营经济走廊,重点打造城阳棘洪滩轨道交通、即墨龙泉汽车、黄岛董家口高端装备、平度新河生态化工、平度南村电子家电、莱西姜山新能源汽车、高新区祥茂河智能制造、胶州九龙航空、即墨金口医药生物等民营制造业功能区,以及金家岭财富金融聚集区、崂山湾国际生态健康城、邮轮母港国际金贸中心、灵山湾影视文化区、李沧交通商务区、城阳总部商务区、青岛软件科技城、董家口港区物流园、即墨国际商贸城、胶州湾国际物流园等10大民营服务业功能区,集聚发展家电电子、石化化工、汽车零部件、船舶海工、纺织服装、食品饮料、机械制造、信息技术、文化创意、休闲旅游、商贸流通、现代观光农业等民营经济支柱产业。
以即墨、胶州、平度、莱西四市驻地和蓝谷海洋科技城、董家口港城、鳌山湾新城、胶东国际空港新城等外围组团为重点,着力打造以10个次中心城市为重点的民营经济发展高地,全面打造商贸物流、汽车配件、海洋生物、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节能环保、生态农业、休闲旅游、健康养生、节能环保、文化娱乐等民营经济重点产业,增强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能力。
将围绕重点建设的50个工业产业集聚区,推动民营二三产业实现融合发展。统筹规划产业集聚区、人口集聚区、综合服务区、生态保护区,培育各类民营服务业态,构建以产带城、以城促产的产城融合发展新模式。
农业:培育10万农业创客
全力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重点扶持农业基础装备水平提升、生产功能区建设、农产品质量品牌提升、种业振兴、产业融合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互联网+现代农业、农业科技创新驱动、耕地质量提升、生态保护和提升等“十大工程”,培育10万农业创客,打造10家农业众创空间,建设100万亩粮油高产示范区。发展现代种业、现代渔业、现代畜牧业、粮食、园艺农业、生态林业、农产品加工业、节水农业、休闲观光农业、智慧农业等十大现代农业,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加快推进蓝莓小镇、海洋牧场等现代农业重点项目,打造农业支柱产业、品牌产品和特色农业产业带,争取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的组织化水平,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积极推进以农民合作社为核心的合作经营。鼓励小微企业加快集约化规模养殖加工基地建设,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推进国家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建设。
教育:2020年民办培训机构达千所
拓宽民间资本参与教育事业发展的渠道,吸引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进入教育领域,形成不同投资、不同举办主体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大幅提升公共教育资源的供给能力。支持各类办学主体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参与民办教育,鼓励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公办学校办学,鼓励中外合作办学。探索委托管理等办学形式。结合我市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和新一轮标准化学校建设,推出一批重点项目进入教育引资市场,引进民间资本建设优质学校,打造民办教育品牌。探索通过以土地、校舍等要素低租金或零租金等方式,吸引教育名家或品牌学校通过民办教育机制办学,建设高端学校。到2020年,各类民办教育培训机构达到1000所,民办学历教育学校和在校生比例达到总数的20%。
医疗:2020年每千人床位最低1.5张
严格按照市政府鼓励社会资本办医政策,指导社会资本到我市支持和鼓励的区域,兴办我市资源相对不足和社会需求旺盛的医疗机构,为群众提供多样化的医疗服务,同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确保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定期公开公布区域内医疗机构数量、布局以及床位、大型设备等资源配置情况,将社会办医纳入相关规划。到2020年,按照每千常住人口不低于1.5张床位为社会办医院预留规划空间,同步预留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空间。在符合规划总量和结构的前提下,取消对社会办医疗机构的具体数量和地点限制。社会办医疗机构可按政府办医疗机构同等条件申请扶持,一视同仁确定支持对象,扶持有一定技术实力的社会办医疗机构继续提高水平。设立社会办医政府专项奖补资金,对于新获得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专科的社会办医疗机构,分别给予500万元和1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支持不同举办主体的医疗机构进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鼓励社会办医疗机构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对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实行基本药物制度的社会办医疗机构,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给予合理补助;对按照规定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社会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在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执行与公立医疗机构同等补助政策。
养老:2020年民办养老床位7万张
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积极发展康复疗养、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等产业。适应人口老龄化需求,重点发展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不断提高养老服务水平。通过公建民营,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激发社会活力,把社会能够提供的养老服务,尽可能交给社会承担,逐步实现政府由 “办”到“管”、由“办”到“买”的转变,通过营造政策环境和发展空间,努力使社会力量成为养老服务的主体。各区市应在对本地区养老服务业发展进行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对公建民营工作做出总体安排,试点先行、积极稳妥地推进。到2020年,民办养老床位总数达到7万张,占养老床位总数的比例达到70%。 本版撰稿 记者 衣涛亿元,占全市GDP比重44.2%;民营经济实现税收989.3亿元,占全市税收总额的比重达到51.49%;吸纳就业人数累计达273.6万人。全市民营工业企业涉及36个行业大类,其中电力、石化、服装、食品、机械装备、电子信息形成千亿级产业链。
数据显示,截至“十二五”末,全市累计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269318户,注册资本(金)9309.9亿元;累计实有个体工商户633426户,注册资金361.8亿元。此外,在创新方面,科技型民营企业发展迅速,到2015年底,新创建2个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4个国家级、24个省级、79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新培育19个省首台(套)技术装备、61个青岛名牌产品和132个“专精特新”产品(技术)、61家专精特新示范企业。有效注册商标总量达9.5万件,中国驰名商标总量123件,荣膺全国首批“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称号。全市马德里商标申请总量突破1900件,申请量和增长率在全国各省市中位居第一。
发展目标
■经济规模
到2020年,全市私营企业达到40万户以上,年均增长8%以上;注册资本(金)2万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16%左右;个体和私营企业从业人员达到300万人以上。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6600亿元,年均增长9%,占全市比重达50%。
■对外贸易
到2020年,全市民营企业对外贸易总额突破600亿美元。服务贸易额突破200亿美元,年均增速在15%以上;服务外包执行额突破50亿美元;年均增长15%以上。
■经济结构
到2020年,全市民营经济三产结构调整为3∶45∶52。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500亿元;新兴产业领域销售收入达到5000亿元;高科技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民营经济重要支撑。
■创新驱动
到2020年,民营科技企业占全部民营企业数量比重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民营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企业达1700家,年增长12%以上。
■政策支持
到2020年底,民营经济的市场准入全面放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进一步扩大,商事制度改革取得实质性成效,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政策体系更加完善,政策落实更加有力,法治化便利化国际化的全国领先营商环境初步建成。
■对外投资
2016年至2020年,累计对外投资额突破100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年均增长5%左右。
[编辑:亚麦]分享到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