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网联正式运营倒计时 折射第三方支付市场监管升级

2017-08-09 11:23:59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三人目

原标题:网联正式运营进入倒计时 折射第三方支付市场监管升级

央行支付结算司8日4日发布的一纸文件,给“非银行支付机构”的“网络支付业务”原本的行业格局带来变数。

此前第三方支付普遍采取的直连银行模式进行资金转接清算的方式,被要求全部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并且给出了明确的正式运营时间点——2018年6月30日。网联正式启用进入了不到一年的倒计时。

资金流转的路径有何不同?

网联,即“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可以说是第一家面向非银行支付机构的清算网络,旨在为支付宝、财付通这类机构搭建一个共有的转接清算平台,并受央行监管。

那么,央行为何引入网联?它将带来一种怎样的运营模式?资金流转的路径将和以前又有什么不同?

近年来,以支付宝、财付通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呈现出迅速成长的势头令人瞠目。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增长了三倍,为38万亿人民币(5.5万亿美元)。而其中,支付宝、财付通占比超过九成。

这种势头在今年仍在延续。根据央行最新数据,今年第一季度,非银行支付机构处理网络支付业务9470.90亿笔,金额26.47 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60.13%和 42.47%。

年初,支付宝曾宣称要用5年的时间把全中国推进到“无现金社会”,而微信早在2015年也曾发出倡议。互联网巨头们对于抢支付市场的疯狂争抢从侧面证明了第三方移动支付的热度。然而,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网络支付在带来了便利之余,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包括个人信息的保护等等。对于这一飞速发展的市场如何创新监管,考验着监管层的智慧。

在网联方案诞生之前,第三方支付公司采取的是与银行一对多的对接模式,即用户在支付公司开立虚拟账户,支付公司再利用其跟很多银行建立合作关系,在各行开有账户以完成汇款,同样达到跨行转账的目的。

这个过程当中会有什么问题呢?专家解读称,这种直连银行“完美绕开”央行清算系统的方式的确有一定用户优势,却使银行、央行无法掌握具体的交易信息和准确的资金流向,有可能成为非法交易、洗钱等恶性事件滋生的土壤。

通过网联实现对第三方机构的“收编”,被认为有利于及早发觉潜伏中的风险。有业内人士表示,这或将终止目前第三方机构野蛮生长的局面,并使得资金流转的路径透明化,有利于整体行业的“长治久安”。

网联出世背后折射监管升级

7月中旬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科学防范,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着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着力完善金融安全防线和风险应急处置机制。作为互联网专项整治的一部分,第三方支付行业风险的监管正在实践中逐步升级。

此前下发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规定了非银行金融机构移动支付企业必须具备第三方支付牌照。今年1月13日发布的《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实施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有关事项的通知》,让互联网金融支付机构交付客户备付金。

完善顶层设计的同时,央行继续勒紧了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发放和续牌,违规的机构的出发频次、力度也有增强趋势。据统计,2016年至今,央行针对第三方支付机构已开出数十张罚,处罚金额过亿元,其中,由于违反相关清算管理规定,去年8月对易宝支付开出罚款加没收违法所得合计就高达5295万元。

两大支付巨头也未能幸免。以今年5月为例,央行给财付通和支付宝首次开出罚单,被认为表明了当局重拳整治第三方支付行业监管的决心。

监管盲区不能单纯依靠风险集中暴露之后的通报处罚来覆盖,从源头上将第三方支付纳入统一监管的必要性渐现。其实,网联的筹建已经讨论了两三年。自2016年8月获得批复,从今年3月底至今,网联试运行已经超4个月。目前,已有财付通、网银在线、快钱、支付宝、平安付等机构完成接入。

然而,最终网联是否能够兼顾好创新与防风险,仍将面临用户体验、技术层面等的挑战,网联仍将经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有业内人士表示,网联的上线揭开了支付清算领域的新篇章,这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也是一个时代的开始。

作者:闫雨昕

[编辑:三人目]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7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 新闻备案:鲁新网201653205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