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青岛服装产业链:时尚高端上档次
服装产业是我市传统产业,多年以来始终受到生产成本上涨、出口下行压力加大、内需增长放缓等不利因素影响,亟须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转型升级。对此,我市支持和推动服装企业“长袖善舞”谋转型,加快引进、吸收先进技术、先进理念,大力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加快产品质量提升、知名品牌培育,从供给侧入手扩大新产品和服务供给,全力适应、拓展和创造消费新需求,服装工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去年,全市服装产业链规模以上企业达到540家,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330余亿元,同比增长4.6%,完成出口交货值253.8亿元,为青岛制造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作出重要贡献。
我市服装产业链主要包括服装、服饰、纺织、纺织机械等行业。在服装领域,近年来主要以即发、红妮、雪达等企业为依托,重点发展功能性针织内衣产品;以红领、鑫天等企业为引领,重点发展男女正装、休闲装、时装、童装等产品。在服饰领域,主要依托中国制鞋基地、中国制帽之乡,以亨达、孚德等企业为龙头,做专做大鞋帽产业。在纺织领域,主要依托中国针织名城,以即发、青纺联等企业为龙头,持续提高纺织产品的档次和水平。在纺织机械领域,主要依托中国纺织机械名镇,以宏大、星火、东佳等企业为引领,重点发展智能纺织机械成套设备和高新技术纤维及差别化纤维成套设备。
产业层次持续提升
经过近年来加速转型,我市服装产业已形成“互联网+”新常态下以品牌企业为龙头、名牌产品为主导、研发设计为支撑、电商崛起为趋势的发展格局。目前,全市在服装产业领域共拥有市级以上品牌177个,其中即发、红领、雪达、红妮成为工信部重点跟踪培育服装家纺自主品牌企业;市级以上认定企业技术中心23个,行业内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数量居副省级城市之首;企业云服务平台的政策服务、品牌培育、信息共享等产业效能持续放大,即墨服装品牌孵化中心的产业平台作用不断加强,有力促进了我市服装产业层次提升;互联网技术在服装产业广泛运用,不仅红领运用互联网充分发挥出示范效应,莱斯玛特、一华正红、水之尚、爱乐背兜儿等一批品牌服装企业也在电商领域快速发展。
产业集聚效应日益突出
全市已形成针织服装、纺机、鞋帽三大特色产业,培育了即墨中国针织名城、即墨蓝村中国制鞋基地、胶南王台中国纺机名镇、胶州李哥庄中国制帽之乡等一批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即墨纺织服装产业集聚区被工信部认定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即墨市被中国纺织联合会授予 “中国童装名城”称号,即墨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列入全国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显示出我市特色服装产业强劲的发展势头。
时尚创意产业快速发展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时尚创意产业园区扶持力度,着力构筑服装产业发展平台,时尚创意产业园区发展势头强劲。目前,国际服装产业城、东方时尚中心、纺织谷三大时尚创意产业园区集聚了300余家特色服装企业、研发机构、时装品牌,其中,纺织谷被工信部认定为第一批纺织服装创意设计试点示范园区,已成为带动服装企业集聚发展、推动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
重点企业竞争优势逐步增强
近年来,我市服装产业着力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力图更好地满足智能化、个性化、时尚化消费需求,部分重点企业转型发展走在行业前列。其中,酷特智能平台行业领先,成为新常态下服装行业的转型典范;即发被工信部确定为全国工业品牌培育示范企业,品牌价值达到32.26亿元;红妮、海丽雅、鑫天等一批骨干企业加快发展柔性制造、敏捷制造和服务制造,智能化、网络化、数据化水平不断提升,以高端内衣、特种缆绳、高档西装为标志的一批服装家纺品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持续提升。
记者从市经信委了解到,2017年,国家“三品”战略实施、智能制造进一步推广、新旧动能转换步伐加快等政策利好,加上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新型城镇化建设深入推进、“二孩”政策全面实施等发展红利与改革红利叠加,将使服装产业的市场需求持续加大。在此背景下,我市将推动服装产业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实施以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为代表的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导入智能化、服务化制造理念,推广大规模个性化订制模式;支持纺织谷、东方时尚中心、国际服装产业城等园区突出创意设计、时尚文化、产业高端等元素,根据园区产业定位,打造时尚创意产业发展新引擎;支持和鼓励服装产业转型升级服务平台建设,帮助企业集中力量“精准转型”,搭建专业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服务平台;支持重点服装企业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走出去”到境外建厂。
[编辑:芃芃]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