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每年1000万,岛城连续3年在大沽河实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近日半岛记者采访获悉,市环能站召开2017全市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试点第一次调度会,督导目前全市试点进展情况,总结两年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防治技术措施、取得经验及下步打算。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农村生态环境则是农村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裕,都离不开良好生态环境的支撑。农业面源污染主要由化肥、农药、农膜的过量使用,秸秆焚烧以及畜禽粪污排放造成。
根据市农委、市财政联合下发《关于印发青岛市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试点指导意见的通知》(青农计财字〔2014〕22号文件)及《2017年青岛市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试点指导意见》青农计财字【2017】7号文件精神,本市连续三年,市财政每年列专项资金1000万元,在大沽河流域实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试点。按照“整体设计、试点先行、以点促面、综合治理”的原则,试点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秸秆综合利用,沼气工程建设,地膜污染治理,面源污染检测及监测信息系统建设等七项综合技术措施。
通过两年的试点防治,试点区内农业面源污染状况得到明显改善,防治结果初见成效。试点区内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为指导,通过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高效缓控释施肥、水肥一体化、秸秆生物反应堆、生物堆肥等施肥新技术,粮油作物化肥施用量降低5%,蔬菜田化肥施用量降低10%;以病虫害预测预报为指导,通过实施粮食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化学农药施用量减少5%。通过实施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施用安全无毒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蔬菜田化学农药施用量降低20%;通过实施秸秆精细化粉碎还田、过腹还田、秸秆生物反应堆、秸秆压块固化、秸秆沼气化利用等技术,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建设沼气工程,实施沼渣沼液综合利用,畜禽养殖粪污和尾菜等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采取地膜回收补贴措施,开展可降解地膜试验示范,农田地膜残留量降低到每亩2.0公斤以下,农用包装物回收率95%;按照相关技术标准开展土壤养分、盐渍化、农药残留、重金属以及灌溉水富营养化抽样检测;按照农业部有关“面源污染监测技术规范”建设地表径流和地下淋溶面源污染监测点,开展农业产排污系数测定,初步建立全市农业面源污染监测信息系统。
半岛全媒体记者 韩小伟
[编辑:光影]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