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未来青岛啥样?岛城发布5139处“城市风貌基因库”

2017-05-21 20:13:35
责任编辑:云彩

未来的青岛会是什么模样,现在的哪些元素会被未来“继承”?哪些元素会成为历史?5月21日,半岛记者从市规划局了解到,《青岛市城市风貌保护规划(纲要)》《城市风貌保护名录》正式发布,规划范围为青岛全市域,市域陆域总面积11282平方公里,海域总面积12240平方公里,划期限为2016~2030年,目的在于建立完善的城市风貌管控体系,整体保护城市总体空间格局,回归“城”与“景”的融洽关系。据介绍,本次普查到风貌要素2大类29小类5678处,拟认定纳入《青岛市城市风貌保护名录》的要素有21小类5139处,建议纳入《青岛市城市风貌保护名录》的要素有7小类170处。

\

发布:岛城发布2030年“城市风貌规划”

从2015年起,为加强青岛市城市风貌保护工作,完善城市风貌规划控制体系,市规划局按照《青岛市城市风貌保护条例》的要求,启动了《青岛市城市风貌保护规划(纲要)》的编制工作。

据介绍,该规划范围为青岛全市域,包括市南、市北、黄岛、崂山、李沧、城阳六区和胶州、即理、平度、莱西四市。市域陆域总面积11282平方公里,海域总面积12240平方公里。规划期限为2016~2030年,目标是建立完善的城市风貌管控体系,整体保护城市总体空间格局,回归“城”与“景”的融洽关系。全面保护传统风貌,展示和复兴独具魅力的青岛老城,传承忧秀的城市营建思想,塑造具备国际化现代都市形象新建城区。提升人居环境品质,激发城市活力,总体定位建设“景中都会”。

在城市自然格局方面,青岛全域呈现“三山、三水、三湾、一带”的整体自然环境格局。大泽山山系是市域北部生态屏障,崂山山系、胶南群山环抱主城区:大沽河、北胶莱河以及沿海诸河流纵贯全域;城市拥簇胶州湾、鳌山湾群、灵山湾群而建,胶州湾区域的自然格局是近代青岛城市区域选址的自然基础;七百余公里的海岸带及海岛资源形成了青岛独特的海洋城市特征。

在城市人文格局方面,青岛全域呈现“三湾、一轴、三带”的整体人文环境格局。“三湾”指胶州湾群、鳌山湾群和灵山湾群,为东南沿海文化景观,由海岸线、山体、海湾等自然资源和沿岸各类历史文化遗产共同构成。北起北阡遗址,经丁字湾、鳌山湾、崂山湾至历史城区,环胶州湾经灵山湾抵琅琊湾,止于甲旺墩遗址。“一轴”为大沽河文化景观。作为青岛的人文风貌要素中轴,以大沽河及其流域为依托,主要包括史前东夷文化遗产,古城文化遗产,半岛古港文化遗产,古运河文化遗产和红色文化遗产。“三带”包括胶莱运河文化景观带,齐长城文化聚观带和胶济铁路文化景观带。

\

规划:“山—海—湾—城”定位未来青岛

在城市风貌特色上,规划显示,自然山水格局决定了城市空间分布,陚予了青岛得天独厚的山海形胜。“山—海—湾—城”井然有序的空间关系是青岛老城风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空间基础,是现代青岛城市建设中需要首先遵循的原则,是青岛城市凤貌特色的根基。山岩耸秀,碧波回澜;红瓦黄墙,洋城古郊;正法直度,规行矩止;融海通陆,继往开来。

青岛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作为胶东半岛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青岛地区的人类活动可以追溯到7000年以前。古老的琅琊郡和即墨城在中国古代史上地位突出。保存完好的旧城格局和整体环境、特色鲜明的城市色彩、精致考究的建筑细节使近代城市展现出“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风貌特色,深入人心。

按照规划,青岛全域将建立以大沽河生态景观中轴为串联,以“大泽山系风貌区、珠山——铁镢山系风貌区、崂山山系风貌区”为核心,胶州湾、鳌山湾、灵山湾三大湾群为支撑的“一轴、三核、三湾”的全域山水果观风貌骨架,加强结构性山水景观资源的整体保护。同时塑造 “拥湾聚合、风景宜居”的中心湾城观风貌核,培育“山海相融、古郊洋城”的滨海景观风貌带,引导建设“山水宜城、文化兴城、特色各具”的四市及功能组团风貌区。

城市自然格局保护内容包括山体、水体、岸线、海岛、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古树名木等构成的整体自然环境。保护市域“三山、三水、三湾、一带”的整体山水格局,三山:大泽山——天柱山、崂山、小珠山——大珠山——铁橛山;三水: 大沽河、北胶莱河以及沿海诸条河流:三湾:以胶州湾为核心的中心湾区、以鳌山为核心的东部湾城、以灵山湾为核心的西部湾城。

\

城区:保护胶济铁路等五大线性文化

规划显示,市域人文风貌格局保护内容包括:大沽河、东南沿海、胶莱运河、齐长城遗址、胶济铁路等五条线性文化景观: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特色村落。保护市域"三湾、一轴、三带"的整体人文格局保护与山体、河流、海岸线等自然要素密切相关的 古遗址、古村落:系统挖掘和保护沿海分布的明滑海防卫所体系、北胶菜运河沿岸宋元金交通贸易遗产廊道。规划对鳌山湾滨海片区、蓝色硅谷组团、灵山湾滨海片区、大沽河流域、胶州组团、田横里岛组团、崂山景区村庄等市域重要功能组团提出风貌管控引导:对即墨市、胶州市、莱西市、平度市的风貌保护规划编制提出要求。

在中心城区风貌结构上,构建“一带三城、海山相往、经络串联”整体风貌格局。以胶州湾海岸带串联东岸、北岸、西岸三片城区;城区周边的背景山、城中的点景山、海岸带、岬角、海岛之间形成合理有序的空间风貌格局,塑造海山相望的风貌意象,通过河流、湿地、绿道、公园绿地、商业街区等“经络”串联不同特色的城市风貌片区,构建共享的城市活力体系。突出在海洋文化下整体风貌和特色品质的建设与控制,加强城市设计和管理,新区建设应传承青岛历史文化脉络、延续传统风貌特色。以胶州湾为生态核心、大沽河为生态中轴,以崂山、小珠山等生态山系为绿色屏障,以白沙河、墨水河、洋河等主要河流为绿色生态间隔,塑造“东岸、西岸、北岸”三城各具特色的城市风貌。从关注“象”的保护到重视“理”的承续,引领传统的青岛走向现代的青岛。

高度:高层建筑扎堆塑造城市“天际线”

在城市高度形态控制上,基于山体之间互相眺望关系(山山景观)、滨海重要活动节点与近岸主要山峰的眺望视域(山海景观)、 山体与滨海风貌协调区域的梳理(山城、海城景观),划定城市高度控制分区,包括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城区、特别敏感区、一般敏感区、一般建设区、城市重点建设控制区、高层建筑聚集区一般敏感区包括一般滨水景观控制区、其他视觉通道和近山控制区域,制定严格的建筑高度控制要求,在特殊条件下允许有局部的突破:一般城市建设区不涉及展现宏观层面城市空间结构特殊的区域,建筑高度可放松控制,建议高层建筑在相对集中的区域内建设。城市重点建设控制区主要包括城市重要的景观轴线、能体现城市形象的重要节点等,应格外注重城市风貌特色的把控与标志性建筑的建设。建议高层建筑在高层建筑聚集区内建设,以形成良好的城市天际轮廓线。

结合要素普查确定山体保护对象,对中心城区范围内所有山体进行了调研和地形分析,综合考虑山体高度、山体可视情况、周边建设情况、城市更新可能性等因索,进行了合理筛选。规划确定山体保护对象44处。根据山体的相对高度、地理环境、周边建设情况以及作为城市背景的重要程度,将保护对象分为三类,按照 “海拔高度三分之二”的原则,对山体保护对象周边300米至800米范围(约为近山1至3个街区范围)内提出建筑高度控制要求。应按照《青岛市城市风貌保护条例》 确定的“每拔高度三分之二”原则提出控高要求。详细的建筑高度具体要求应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结合城市设计具体确定。

规划对传统建筑、高层住宅、商此街区三类建筑提出重点风貌引导要求。建议青岛市制定《高层住宅设计控制规范》,内容应包括高层住宅的形态、视觉感受、绿色节能等要求。对高层住宅提出精细化的设计要求,反对在高层住宅的设计中简单复制传统建筑元素的做法,提倡建筑元素演绎化表达。同一居住区内的高层住宅建筑高度不能完全相同,应综合考虑片区通风、采观视廊、天际线丰富性等要求确定建筑高度。高层住宅建筑选型应优先采用点式建筑,严格禁止过宽的板式建筑。高层住宅底层和裙房应保证一定的贴线率。

历史:划定13片历史文化街区

规划显示要保护历史城区和历史文化街区传统风貌,保护历史城区“山、海、城”融为一体的整体空间格局和“红瓦、绿树、碧海、蓝天”鲜明的城市风貌特色。保护历史城区内八关山、伏龙山、观象山、小鱼山、信号山、观海山、团岛山、贮水山、青岛山、太平山等低山丘陵,太平角、汇泉角等岬角,青岛湾、汇泉湾等海湾,共同构成的“山脊海角相连、低谷海滩相接”的滨海丘陵地貌。保护丘陵地形地貌的完整性,保护历史要素与山体地形的组合关系。严格按照《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要求,保护历史城区的整体格局、历史风貌道路、天轮廓线、眺望视域、景观视廊与道路对景等:根据历史城区的格局与风貌特色,划分建筑高度分区,严格控制历史城区内新建建筑高度,实现历史城区整体空间格局的系统保护:在整体保护的基础上,通过调整用地功能,完善基础设施,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与实施策略,推动历史城区逐步实现全面复兴。

保护历史文化街区连绵分布的空间格局与历史风貌特色,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应体现历史遗存的真实性、历史风貌的完整性、空间格局的整体性和社会生活的延续性。保护13片历史文化街区: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馆陶路历史文化街区,八大关、汇泉角、太平角历史文化街区,鱼山历史文化街区,八关山历史文化街区,观海山历史文化街区,倍号山历史文化街区,观象山历史文化街区,黄台路历史文化街区,上海路-武定路历史文化街区,四方路历史文化街区,无棣路历史文化街区和奥中心历史文化街区。

在色彩上,青岛市建筑色彩应按照《青岛市城市色彩规划》 中规定的色谱对建筑的墙面基色、屋顶基色和例外色进行控制,整体上形成“岛城山色,帆都海韵”的城市色彩形象。保护历史城区“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色彩关系。历史城区以外其他风貌分区的城市色彩指引应在强化整体城市色彩形象的前提下,根据各自的自然、文化、功能特色,形成差异化的色彩特质。各分区交界处应注重形成和谐过渡、相互呼应的城市色彩韵律。各分区内建筑群的色彩组合结构应从色彩规划中的15种组合中,按照所属风貌区对应的色彩特质进行选择。

风貌:中心城区划分17个风貌分区

依托“三湾三城”的城市空间结构,构建中心城区城市活力体系。通过整合破碎活动空间,增加活力节点,完善连接网络,形成连续可达的活力空间系统;建立连接的渗透复合网络,将滨海活力通过纵向通道引入腹地区域,形成内向符合的活力网络;构建多样的活力空间,探索多元丰富的活力趣味,吸引游客、本地居民深入参与到城市生活中来。

在中心城区风貌分区上,以自然地形决定的风貌特征为基础,依照行政区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一级单元的划分,参考片区功能和城市发展情况,在中心城区划分为17个风貌分区,包括:历史欧陆传统风貌保护区、浮山湾现代都市中心风貌区、崂山金家岭金融新城风貌区、崂山南麓山海休闲度假风貌区、王哥庄国际健康城风貌区、浮山后现代居住风貌区四方滨海新区风貌区、胶州湾东岸旧城更新风貌区、世园新区风貌区、崂山北麓居住风貌区、城阳城区中心现代风貌区、胶州湾北岸综合新城风貌区、胶州湾北岸滨海休闲风貌区、胶州湾北岸产业发展新城风貌区、胶州湾西岸港航商贸新城风貌区、唐岛湾城市中心滨海现代风貌区、抓马山周边生态科技园风貌区。

落实《青岛市城市风貌保护条例> 要求,划定风貌核心控制区,范围包括团岛湾头至王哥庄晓望河入海口的海岸带范围内、历史文化街区的核心保护区内、浮山、太平山山体绿线外延一百米范围内的建设工程和市域范围内300米及以上的地标建筑。规划在中心城区各风貌分区内划定风貌特别控制区,落实本规划提出的规划策略要点和管理要求,并对重点建筑和公共空间提出有针对性的风貌管控要求。

基因:21小类5139处拟认定纳入“规划宝库”

青岛市城市风貌要素普查与建立《青岛市城市风貌保护名录》,是开展《青岛市城市风貌保护规划(纲要)》的前提和基础。本次风貌要素普查和保护要素名录建立主要以《青岛市城市风貌保护条例》为依据,综合考虑城市风貌的基础概念和构成要素,以及青岛市已开展的《青岛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青岛市全域控制线规划》等相关规划成果及内容体系,确定保护要素对象为“自然风貌要素和人文风貌要素”2大类29小类要素。其中,人文风貌要素包括历史人文风貌要素和现代城市特色风貌要素;历史人文风貌要素是青岛市城市总体 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已确定的保护要素体系。

据介绍,本次开展城市风貌要素普查的范围分为两个层次,包括市域范围与中心城区范围。其中,市域范围,包括六区四市,陆域面积11282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2240平方公里。市域范围内重点普查内容为自然风貌要素与历史人文风貌要素。中心城区范围,包括胶州湾东岸城区的市南、市北、李沧、崂山区,胶州湾北岸城区的红岛新区及城阳区,胶州湾西岸城区的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陆域面积约1408平方公里。中心城区范围重点普查内容为现代城市特色风貌要素。

本次通过信息提报、群众线索征集、专业部门资料调取、相关文献查阅、现场踏勘等方法共普查到风貌要素2大类29小类5678处。经过标准认定、综合评估、公众意见征询、专家咨询等过程,初步形成以下结论:拟认定纳入《青岛市城市风貌保护名录》的要素有21小类5139处。包括“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古树名木、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工业遗产、军事建(构)筑物、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历史人文风貌保护要素”在青岛市编制《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1-2020)》已征询公众意见,本次主要是对新补充的“特色村落”保护要素名单进行意见征询。建议纳入《青岛市城市风貌保护名录》的要素有7小类170处。包括“现代特色建筑、现代特色风貌道路、城市广场、公园绿地、城市门户空间、标志性 设施及构筑物、城市环境设施”。

[编辑:云彩]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7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 新闻备案:鲁新网201653205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