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胶东“海星”机场现雏形!"五指廊"高铁地铁无缝换乘
在青岛胶东街道办事处,青岛胶东国际机场“海星”状的航站楼已现雏形。今年是青岛胶东机场的主体攻坚年,整个航站楼的主体结构已完成80%,到2019年,将实现青岛流亭机场的转场,届时青岛市民就能到青岛胶东国际机场乘坐飞机。
从安检到登机口
不超过550米
青岛胶东国际机场的施工现场,工地上钢结构林立,“海星”的五指已经张开,中间航站楼大厅的主体结构也已经成型。这座建立在胶州湾海边的“海星”在2019年即将实现转场。
青岛新机场位于青岛胶州市胶东街道辖区内,这里距青岛市中心约39公里,距胶州市中心11公里,拥有完善的公路铁路网络。机场工程总投资360.39亿元,近期规划用地15.63平方公里,远期规划用地30.66平方公里。新机场运行等级是目前世界民航运输最高等级,可起降空客380、波音787等目前民航运输最大机型。
之所以说青岛胶东国际机场是一颗“海星”,是因为新机场是国内首个采用集中式指廊造型的航站楼。整个航站楼呈现“海星状”,像人的手掌一样,以航站楼大厅为“掌心”,五指张开,富有张力的连续曲面将五个指廊与大厅融为整体。所以,新机场的航站楼又形象地叫做“五指廊”。这样的造型实现了机位的最大化,近机位73组,是目前国内同体量机场近机位最多的。整个机场,加上远机位则共有178组。
同时,五指廊的造型还极大方便了旅客,保证从安检到登机口最大步行距离在550米以内,步行距离短,舒适度高。航站楼国际指廊居中,航班中转高效,国内转国内中转45分钟以内(中国民航标准为90分钟以内),与亚特兰大、法兰克福、日本羽田等世界最高效率机场中转时间基本相当,旅客流程便捷。
机场航站楼及站前高架的施工主要由中建八局来承担。中建八局项目经理卢宁介绍,整个航站楼分为地下两层,地上四层,建筑面积47.8万平方米,建成后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3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0万吨,飞机起降29.8万架次的保障需求。
另外,这次建筑引进超纯铁素体不锈钢屋面体系,这是国内首例,总面积达20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是世界最大的超薄不锈钢屋面。“目前,这种技术在日韩的沿海城市使用较广泛,钢板厚度超薄,只有0.5毫米。超纯铁素体不锈钢屋面特别适合沿海地区,具有耐腐蚀的特性。”卢宁说。
“目前正在做网架的拼装工作,7月份,大厅的网架全部能提高到42米的高度。到年底,整个屋面和幕墙体系全部完成,进入精装修工序的工作。”卢宁说,“所有工程在2018年12月份达到竣工验收条件,2019年从流亭转场到胶东国际机场。”
高铁地铁无缝换乘
到济南只要一小时
建成后的青岛新机场,不仅仅是“机场”,将是国内首个“立体化、零换乘、全通型”综合交通机场。高地铁直接穿越航站楼,并在其下设站,综合交通中心(GTC)与航站楼贯通,与高地铁无缝连接。
综合交通中心建筑面积20.6万平方米,采用框架式结构,建筑层数4层。其中,停车楼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主要用于旅客停车,并设有3800个停车位。换乘中心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主要功能是高铁、地铁连接,及公共交通和商业功能。高铁站房建筑面积为7.31万平方米,地铁站房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都是采用地下结构,基坑深度达23米,地下两层分为站厅层和站台层。高铁是两台四线,地铁是三台四线。旅客可以通过站台扶梯及长约108米的地下通道,实现与停车楼和航站楼的换乘。
在综合交通中心及高地铁站房的施工现场,胶东国际机场综合交通换乘中心副经理、高地铁站房项目经理王艺博说,高地铁站房工程采用的是明挖施工、回填覆盖的工艺。目前,主体结构已经封顶,接下来将回填覆盖,移交给相关施工单位进行地上部分的施工。
中铁建工机场项目经理杜鹏介绍,高地铁穿越了航站楼、高架桥、综合交通中心以及飞行区,其中高地铁站房穿越航站楼、高架桥、综合交通中心。“4月底穿越航站区的工作已经全部结束,目前进行的是穿越GTC的工作,地铁穿越区主体已经全部封顶了,高铁穿越区还有8块中板尚未封顶。计划6月底,整个穿越区的主体结果全部完成。”杜鹏说,“到今年年底,整个航站区地下部分主体结构全部封顶。”
届时,济青高铁穿过机场并设机场站,连接正在建设的青连铁路、青荣城际铁路和已运营的胶济客专,乘坐高铁到济南仅要1个小时,到北京只需要2小时50分钟。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张玉岩)
[编辑:光影]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