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商事制度改革见实效 青岛三项工作获国务院表扬

2017-04-29 08:44:25
责任编辑:帛幼

原标题:商事制度改革见实效 青岛又被国务院表扬啦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对2016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表扬激励的通报,青岛市被点名表扬,被表扬原因是“推动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工作及时到位、落实事中事后监管等相关政策措施社会反映好”。据悉,从2013年起,青岛的商事制度改革举措一条接一条落地,意义重大的就有11条,市场空前解放,创业热情被激发。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岛城市场主体数量首破100万户,创业密度达到1105户,居全省第一、副省级城市第四。

青岛受表扬还有激励

4月28日,记者在中国政府网看到了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通报全文,此次通报,是对2016年落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度扩大总需求、促进创新驱动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取得明显成效的26个省(区、市)、90个市(地、州、盟)、127个县(市、区)予以表扬,并相应采取24条措施予以激励支持。

记者看到,表扬名单共分为24组,青岛市位于第1组,被点名表扬的理由是,推动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工作及时到位、落实事中事后监管等相关政策措施社会反映好。

不仅有表扬,还有激励。国办表示,2017年,青岛市将优先选为企业登记注册便利化改革,社会共治、风险分类监管、大数据监管等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的试点地区,优先授予外商投资企业登记注册权限,优先考虑批准设立商标注册申请受理窗口。

创业密度全省第一

说到青岛的商事制度改革,得从2013年开始计算。公司注册资本实缴改认缴、年检改年报、“先照后证”、“三证合一”等改革措施相继出台落地,缓解了创业资金筹集压力,解决了经营资格限制问题,极大地降低了创业成本。

2016年,青岛市工商局结合全市实际,又推出了多项利民利企改革举措,构建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大大激发了社会创业热情和市场活力。统计数字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市市场主体总量达到100.48万户,较2012年底增长103.81%,年均增长10.2万户,占全省市场主体总量的七分之一,居全省首位,居副省级城市第四。

城市创业密度是指每万人拥有市场主体户数,是反应市场活力的一项直观指标。2016年,青岛市新登记市场主体17.7万户,平均每个工作日新诞生市场主体708户,其中新诞生各类企业268户,较2012年分别增长84.86%和152.83%。截至2016年底,全市创业密度达到1105户,是全省平均水平721户的1.5倍,居全省第一,居副省级城市第四。

于此同时,注册资本(金)数额大幅提高,截至2016年底,全市市场主体注册资本(金)总额23094.5亿元,较2012年底增长179.61%,占全省注册资本(金)总额的近五分之一,居全省首位。

改革落地促企业结构优化

伴随商事制度改革举措的逐条落地,岛城市场经济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首先是企业发展结构实现优化,“个转企、企升规、规改股、股上市”的组织形式升级链渐露端倪。

据青岛市工商局的统计,2016年底,全市市场主体中企业与个体工商户占比为35:65,企业占比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全市各类企业中,公司制企业达到33.85万户,占全部企业比重为97.44%,较2012年底提高了110.64%。全市注册资本亿元以上企业达到3909户,较2012年增长123.12%。

2016年,全市上市公司总数达150家,同比增长50%,其中主板上市45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05家,新三板挂牌企业较2014年增长近10倍。

商事制度改革壮大了民营经济主体,截至2016年底,全市民营市场主体达到97.49万户,占全市各类市场主体总量的97.02%,较2012年底增加50.83万户,增长108.94%。全市民营市场主体注册资本达到14490.1亿元,较2012年底增长284.07%。2016年,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4470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44.7%;民营经济实现税收883.82亿元,占全市税收总额的比重为44.2%;民营经济新吸纳就业50.2万人,同比增长10.09%,占全市新增城镇就业人口总量的73.9%,同比增长率高于全市就业增长率6.5个百分点。

青岛商事制度改革11条工作举措

1、实施“五证合一”改革。

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社会保险登记证、统计登记证合并为由工商部门核发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

作用:办照时间由法定的39个工作日缩短为3个工作日;往返窗口次数由10次减少至2次。

2、深化“先照后证”改革。

取消卫生许可证、娱乐许可证等344项前置行政审批,取消比例达到90.3%。

作用:为创业者赢得了“起跑时间”。

3、实施企业名称登记制度改革。

取消区市局预审环节,对冠“青岛”企业名称实施“自主申报”,实行企业自主网上申报、网上自动查询比对、网上批量核准反馈模式。

作用:企业名称登记时间由3个工作日缩短为1个工作日。

4、实施企业住所登记制度改革。

允许企业一址多照、一照多址,出台商事主体住所登记管理办法,解决了“住改商”需要开具不扰民证明等阻碍市场准入的难题。

作用:两项新政的受益企业达10.8万户。

5、实施个体工商户简易登记改革。

取消个体工商户登记前事先准备、填写材料、表格等环节,取消个体工商户名称预先核准,申请人只需携带身份证到窗口办理即可。

作用:个体户5分钟当场拿到营业执照。

6、全力促进投资类企业规范发展。

在副省级城市中率先出台“促进投资类企业规范发展的意见”,明确投资类企业的市场准入、交易和退出机制。

作用:全市就新注册投资类企业1350家,新增注册资本(金)达到972.42亿元。

7、推出“三个一次”便民助企服务举措。

提出19项企业办事“一次不用跑、最多跑一次、最多查一次”服务举措。

作用:让企业少跑腿、零跑腿。

8、全力服务民营经济发展。

编制《青岛市“十三五”民营经济发展规划》,设置了17大类49项共333条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9、全面助推商标品牌战略。

青岛成为首批设立商标注册申请受理窗口的13个城市之一,企业可直接在“家门口”申请商标注册,全市有效注册商标达到11.29万件;行政认定中国驰名商标135件,位居副省级城市第二,省著名商标463件,居全省第一。全年马德里国际商标注册申请量567件,成为马德里体系申请量排名第一的中国城市。

10、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改革。

按照“查谁随机抽、谁查随机抽、结果全公开”的原则,通过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等措施,每年按照3%的比例抽取检查对象,检查结果面向社会公开,实现对企业“一次抽查、全面体检”。

作用:提高监管效率、减少权力寻租、减轻企业负担。

11、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整合“信用青岛”涉企数据与工商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数据,将48个部门的489.6万条涉企信用信息归集于一网,面向社会公示各类市场主体信用信息356万条。与人民银行、国地税等6个部门签署了信息共享和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让失信企业“一处失信、处处受限”。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媛

[编辑:帛幼]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7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 新闻备案:鲁新网201653205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