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黄岛区生产总值年均两位数增长 去年达2871亿
万事筹谋始,百业顺势兴。3月20日,中共黄岛区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从2012年9月区划调整设立新的黄岛区开始,历经2014年6月获批国家级新区,西海岸用4年多的时间完成了一个区域的振兴。2013年至2016年,西海岸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3.6%。2016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871亿元,增长12.3%,总量位居国家级新区前三强。
青岛西海岸新区城市面貌。
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市三分之一
家电电子、船舶海工、汽车、橡胶,当今黄岛区的这四大产业集群的产值均占青岛市的“半壁江山”,家电电子产业基地成为青岛市首个千亿级产业聚集区。
4年多来,新区出台促进产业发展十大政策,累计完成技改投入300亿元,新产业、新业态、新制造模式不断涌现。壮大实体经济,实施工业强基工程。新区引进产业项目1000余个,总投资近万亿。2016年,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9.3%,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44%。
在新区2127平方公里的陆域上,27个百亿级项目已经构筑起宏大矩阵,成为引领新区发展“强引擎”。此外,作为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第九个国家级新区,船舶海工、港航物流、海洋生物等蓝色经济,成为新区扬帆深远海的“蓝色引擎”。海洋经济增加值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21.8%提高到30.2%,占青岛市总量的三分之一。2016年,新区完成海洋生产总值866亿元,同比增长21.3%,比青岛市高5.27个百分点,提升幅度连续三年青岛市排名第一。
2016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23亿元,增长11.3%,总量超过省内9个地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转型发展战略,年轻的青岛西海岸新区活力迸发,引领发展新高度。
改革创新是新区主旋律
发展的动力离不开改革创新。新区在区划调整以后,积极稳妥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起“新区管统筹、功能区重发展、镇街强治理”的全新体制机制。新区突出统筹协调职能,工委与区委、管委与区政府实行“一套机构、两块牌子”,工作部门实现机构职能有机整合。
4年多来,新区创新成果丰硕,35项区级重点改革落地生根,30项改革列入国家、省、市试点,15项改革形成具有全国影响的创新经验,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推广了该区先行先试的做法。取消社会投资类项目前置审批,实行市场准入“多证合一”、“一地多用”、施工“弹性许可”,投资更加便利,市场更有活力,市场主体由6万户增长到18万户。
与此同时,新区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在德国等国家和北京、上海设立招商机构,引进产业项目1000余个、总投资近万亿元,到账外资和外贸进出口总量超过省内15个地市。
城乡统筹脱贫创出全省经验
4年多来,新区城乡面貌焕然一新,该区编制了城市总体规划和空间发展规划;青连铁路、青岛西站、地铁1号线和13号线等重大工程开工,新建改建城乡道路150多条、400多公里,公交线路由61条增至158条。引水工程和海水淡化项目建成使用,新增日供水能力30万立方米;改造村居128个,回迁83个,2.6万户居民搬进新居,3600多户农村危旧房完成改造。
该区还持续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着力解决违法建筑、视觉污染、环境卫生、城市标识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实施绿化亮化提升工程,城乡环境更加优美;在全省率先启动建设的12个特色小镇发生蝶变。在社会治理方面,新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构筑“天罗地网”,网格化管理体系日臻完善。
顺应群众所需所盼,该区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每年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70%以上。坚持贫有所助,坚定不移地做好城乡精准扶贫,4278户农村贫困户、769户城市贫困户全部脱贫,城乡统筹脱贫工作创出了全省经验。同时,在党建工作方面,该区也力争走在前列。
[编辑:可可]分享到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