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即墨乔树品烧窑制作泥饭罩 一年能烧12000个

2016-12-19 09:26:55
责任编辑:帛幼
\

▲乔树品家里堆放着很多做好的泥饭罩。

\

▲为适应市场,他也开始尝试烧制花瓶。

泥饭罩,也叫箅子,在过去的胶东农村地区是常见的一种炊具。随着时代的发展,一批批老手艺人逐渐转行,泥饭罩也从辉煌逐渐走了下坡路。然而在即墨市段泊岚镇埠东村,还有这样一位制作泥饭罩的手艺人乔树品,他坚守传统老手艺,同时又不断创新,让这门老手艺焕发新生。

泥饭罩通体黝黑锃亮,上面布满了一个个蜂窝状的小孔。因为是用黄泥烧制而成,富含铁质,可塑性强,吸水性好,盛放馒头等食物,便于水蒸气和热量更好地被食物吸收,更好地保持口感和新鲜,因而数百年来深受胶东农村地区老百姓的喜爱。

即墨市段泊岚镇埠东村有300余年的烧窑历史,在上世纪60年代最鼎盛时有50多家村民烧窑,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瓷器、不锈钢等器具逐渐占据了市场,烧窑的村民日益减少,到了上世纪80年代只有四五家在烧,上世纪90年代之后,依然在坚守这门老手艺的只有乔树品,他也是即墨地区目前极少在做泥饭罩的手艺人。

12月17日,记者来到段泊岚镇埠东村,村西北一间不起眼的砖房,里面到处堆放着一摞摞的泥饭罩和花盆。乔树品正在制作泥饭罩,随着拉坯机的转动,只见一块泥巴在乔树品的手中上下旋转,不一会,一个精美的陶坯就出来了。“看着简单,做好了可不容易,我整整练了5年。”乔树品告诉记者,他们家祖祖辈辈烧窑制作泥饭罩,自己19岁就跟随父亲学习这个老手艺,到现在整整35年。刚开始做泥饭罩的时候,经常把握不好大小和厚薄。为了做好泥饭罩,乔树品每天跟在父亲后边,仔细看着每一个动作,不停地练习,5年终于学成了手艺。“那时候真是下功夫了,不管是吃饭,还是睡觉,脑子里都是和泥、拉坯这些工序。”乔树品笑着说。

记者了解到,和泥、搓泥条、定型拉坯、晾晒、手工钻孔、修剪去毛边、烧窑……一个普通的泥饭罩需要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缺一不可。“和泥也有讲究,水量要合适,这样才能保证黄泥的软硬度刚刚好。”乔树品说,还有就是陶坯晾晒,春秋需要一个多小时,而冬天则要3个小时,温度要适宜,晴天最好,阴天要放在屋里自然晾干,到了夏天就不能放在太阳底下暴晒,容易裂缝成为废品。这些工序看着简单,实际操作起来全靠多年积累的经验。

“泥饭罩最后一道工序是烧窑,需要烧制24小时,一窑能烧2000个,根据销量走,目前一年能烧6炉,差不多有12000个。”乔树品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泥饭罩的好处,有很多人慕名前来购买,客户也逐渐增多,除了青岛周边地区的,还有来自河北和陕西的客户。

目前泥饭罩的批发价是20元一个,除去成本开销,乔树品一年的收入在5万元左右。“老手艺要传承,但是也要适应新时代,我一直在学习,这几年泥饭罩也做了一些新花样,今年还打算尝试做一些花瓶等工艺品,另外也准备在包装上改进。”对于未来,乔树品说他很有信心,不仅要把这个老手艺传承下去,还要在自己手上发扬光大。

文/图 半岛记者 李春燕 报道

 
[编辑:帛幼]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6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 新闻备案:鲁新网201653205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