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号至9月10号,由新华社山东分社社长宫喜祥,总编辑赵新兵,新华社国内部重大报道策划中心执行主任李斌,新华视点室主任张旭东组成的“新华社”解码青岛专题组一行18人来青,围绕青岛制造主题开展了集中采访,并专访了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李群。
专访李群:供给侧改革要体现青岛的担当
青岛作为中国制造业强市,始终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努力使之成为促进工业结构调整的“向上阶梯”、培育新动能的“肥沃土壤”。
那如何看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制造业转型发展的关系,又怎么依靠改革来重塑“青岛制造”呢?
李群:对青岛而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必然趋势,必须把这个题目做好,而且要努力拿到高分,争取为全国全省多作贡献,体现青岛应有的担当和责任。
针对青岛制造业供给侧的短板,我们主要抓了“三个三”:第一个“三”是“互联网+”“海洋+”“标准化+”。“互联网+”,就是推进青岛工业向着智能制造转变。目前青岛的“两化融合”指数已达到74,比全省平均指数高出17个百分点。海洋经济是青岛的优势,我们提出“海洋+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供给侧路径,这几年青岛海洋生产总值都是两位数增长,今年上半年总量占到全市经济总量的23.1%。制造的生命在标准,我们提出把“标准化+”作为城市战略来抓,推动青岛制造业在新一轮竞争中持续提升品质。
第二个“三”是蓝谷、西海岸新区和红岛高新区“一谷两区”。未来经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平台经济,所以我们打造了“一谷两区”三大平台。蓝谷围绕国家战略特别是海洋战略来布局,未来蓝谷将聚集最高端的海洋科技研发资源。西海岸新区是国家级新区,突出海洋经济特色,形成大而强的制造业新平台。红岛高新区在做高做新上下功夫,形成软件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智能制造的新聚集。
第三个“三”是“去旧、促新、减负”。去旧,就是“腾笼”,特别是对城区100多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我们启动最大规模的搬、关、转,坚决淘汰过剩产能。促新,就是“换鸟”,促进新产业、新动能的形成。减负,就是大刀阔斧地为企业降成本。青岛制造业百元产值成本持续下降,去年降了1元,今年上半年又降了0.9元。我们有信心,把青岛制造的效益提得更高、质量提得更好。
[编辑:光影]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