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民正在展示已经制作好的鸟笼。
村民正在制作鸟笼。
用来制作鸟笼的原材料,是专门从外地采购的竹子。
即墨移风店镇大欧村村民有项世代相传的绝活:制作鸟笼。大欧鸟笼的历史长达500余年,2009年被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北方地区最大的鸟笼生产基地,大欧鸟笼销往全国各地,甚至海外地区。近几年,电商之风刮到大欧村,50多户村民开起了淘宝店,拓宽了销售渠道,也提高了大欧鸟笼的知名度,大欧村因此两度入选由阿里研究院评定的“中国淘宝村”。触网之后,资源盘活,大欧村提供了电商时代增加“非遗”商业价值的一个样本。
500年老手艺代代传承
位于即墨西北部的移风店镇大欧村,鸟笼元素俯拾即是。几乎家家户户门前都晒着竹子、放着鸟笼,每隔几户就有一个正式挂牌的工作室。吴金昌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欧村鸟笼”的传承人,他在自家院子里开辟的工作室就坐落在村口,走进大欧村的人,很难不被他门前的精致鸟笼吸引。
据吴金昌介绍,清同治版《即墨县志》记载,大欧鸟笼制作始于明代中期,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养鸟玩笼之风明清最盛,始于京城,大欧村的鸟笼制作工艺正是建村时一位吴姓老手艺人从京城带到村子里的。这门手艺逐渐在村子里流传开来,成为大欧村民的集体技能。“我们村的人一般从十几岁就会做鸟笼,手艺都是从家里老人那里学到的,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吴金昌说,如今大欧村460多户村民中,有320多户从事鸟笼制作。年产鸟笼50万套,价格在数十元到上万元不等。
一个鸟笼从原料到成品需要经过100多道工序,每个步骤都包含着复杂工艺和精雕细琢。框圈的“加料蒸煮撤浆”是鸟笼制作的核心技艺,蒸煮时间的长短、火候把握及蒸煮的工序都十分考究。“大欧鸟笼大多是竹笼,选料以江西、安徽出产的上好楠竹、慈竹等为主,也有梧桐木、檀木作为辅料。”吴金昌说,早年间,所有工序均为手工完成,现在少数工序初加工阶段可以借助机器,但深加工阶段仍然离不开手工。
经过几百年传承,大欧鸟笼制作技艺越发精湛,“量鸟定做”的制作理念催生了鸟笼的多样形态。“北方鸟笼一般为圆形,南方鸟笼一般为方形。画眉鸟体型小,所以画眉鸟笼整体也小,一般是方形。百灵鸟是地栖鸟,笼子里不用装栖木,要用较高的底圈,防止百灵鸟把铺在鸟笼底部的沙子弄出去。相思鸟好动,笼子里一般有三根栖木,方便它跳来跳去。”吴金昌告诉记者,按照形状划分,大欧鸟笼有圆形、方形、扁形、花鼓形、凸腰形等40多种,而按照规格划分,高至1米、低至0.2米,大、中、小型号应有尽有。
几经变迁已远销海外
“从南京到北京,大欧的笼子进京城。”这是大欧村民人尽皆知的一句民谚。早在清乾隆年间,大欧鸟笼就进入了京城市场,深得王孙贵族喜爱,一度作为贡品入宫。在交通落后的年代,村民用扁担挑着鸟笼徒步进京。起早贪黑地走,最快也要七天才能到京城。
挑着扁担去卖笼的传统一直持续到上世纪80年代,由于交通方式的改进,远途可以借助车辆,挑担卖笼的范围缩小到了即墨周边。吴金昌十五六岁的时候已经能独立制作多种鸟笼,并跟着村里老辈儿人挑到青岛市区售卖。对于世代大欧村民来说,做、卖鸟笼是他们种田之外的主要收入。从旧时的家庭小作坊,到新中国成立后的集体副业,再到改革开放后回归家庭小作坊,鸟笼制作始终根植于大欧村民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之中。
如今,大欧村民已经不需要外出卖鸟笼了。最为北方地区最大的鸟笼生产基地,近几年,大欧鸟笼的生意越做越大,销往全国各地,以及美、法、新加坡等海外地区,每年能为大欧村带来2000多万的营业额。吴金昌告诉记者,普通的鸟笼一天可以做十几个,价格几十元,而精致的鸟笼可能耗费数天,价格通常上百、上千。吴金昌做过的最贵的一个鸟笼价值上万,选材考究,工艺精细,上面还雕刻着八仙过海的图案。制作这个笼子,他前前后后用了几个月的时间。
周日过了农忙时节,村民家门前晒着收获的玉米,也晒着用来做笼的竹子,二者构成大欧村的独特景观。66岁的吴洪寿坐在自家门前,戴着老花镜,正在加工鸟笼的底圈,他眼前的底圈摆成一堆,和旁边的玉米一起晒着太阳。吴洪寿说,他从十几岁开始做鸟笼,现在年纪大了,不如以前做得快,像这样的底圈,他一天可以做100多个。如果做一个完整的鸟笼,差不多要花费半天时间。因为不高产,吴洪寿不接大订单。“晒着苞米做着笼,钱赚得不多,但也不错了。”正如吴洪寿所说,种田、做笼两不误,是大欧村多数村民的生活方式,也是他们的家庭经济形态。
试水电商订单越来越多
虽然大欧村的鸟笼经济已有几百年历史,但大欧鸟笼真正作为商业品牌而名声大噪,却是近几年的事。2009年,大欧鸟笼被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珍贵的传统手工艺,成为一个文化符号。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全方位渗透,大欧鸟笼也自然而然地开始触网。“有些买家看到我在微信群、朋友圈、QQ群或者论坛上发的图片,就会联系我,想从我这里购买鸟笼,还有国外客户在网上看到信息,用翻译软件和我联系。”吴金昌说,他的网络订单量越来越大,以致于他都不敢轻易再在网上发图片,怕订单太多做不过来。现在,想批量购买吴金昌的鸟笼,至少要提前两三个月。
客户从大欧村订走的鸟笼,除了进入实体店经营,还有一部分流入了电商平台,尤其是淘宝店。“这些淘宝店分布在全国各地,可能很多货都是从大欧村拿的。”吴金昌说,大欧的鸟笼制作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有人专门负责征集村民的需求到外地采购竹子;有人负责鸟笼雕花或制作笼子挂钩;还有人负责去外地批量采购鸟笼配件;最后对外批发。
很多村民有自己的工作室或实体店,类似于“前店后厂”模式,自产自营。2012年前后,这种模式延伸到电商平台,一些淘宝店在村里相继诞生,店主大多是年轻人。其实,制作鸟笼的手艺在大欧村的年轻一代当中已经不像老一辈那么普及了,30岁以下的年轻人专心做鸟笼的不多,但是他们以另一种方式参与了大欧鸟笼的传承。吴夏琼是大欧村试水电商的领路人之一。2012年,还在上大学的她看到同学开淘宝店卖零食,生意还不错,受到了启发。“我们村里生产鸟笼,这么大的生产基地,为什么不能拿到淘宝上去卖呢?”
据吴夏琼介绍,目前大欧村里开淘宝店的已经有50多户。在淘宝首页搜索关于鸟笼的店铺,第一页上显示的店铺大多都是大欧村的,“大欧鸟笼”已经成为淘宝平台上的一个著名品牌。因此,大欧村在2015年和2016年连续两年入选“中国淘宝村”。吴夏琼说,做鸟笼的手艺人和卖鸟笼的淘宝店主互为补充,联手打通了大欧村的电商之路。
■出路 借势互联网让“非遗”红起来
作为家家户户的祖传手艺,鸟笼也是大欧村民共同的记忆和乡愁。被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大欧村修建了非遗博物馆,里面陈列着村民保存的一些老物件和他们制作的精致鸟笼,成为村民们存放乡愁的一个窗口。而互联网和电商则是另一个窗口,将大欧技艺展示给更多人,并注入新的活力。
53岁的李清香是大欧村淘宝店主中年纪较大的一位。对李清香来说,互联网是新兴事物,她需要一个学习和适应的过程,即墨移风店镇的电商服务中心则是她学习的平台。近年来,电商之风在农村地区势头正盛,投身其中的村民越来越多。移风店镇电商服务中心的成立,就是对村民进行网络使用、网店经营等方面的培训,并提供物流服务,电商店主集中在此发货,将享受到各家快递公司的低价优惠。
“一开始打字都不太熟练,现在拍照上传、客服、处理订单都能自己做了。”李清香说,她用了几个月的时间才把淘宝店的各项工作做熟练。不同于吴夏琼的经营方式,李清香的丈夫是从年轻时就开始做鸟笼的手艺人,他们有个专门做笼的工作室,还有个专门卖笼的实体店,因此,李清香淘宝店里卖的都是自家鸟笼。“淘宝店每天能接十几单吧,只是补充,不完全依靠它,但是多了一个销售渠道,卖出去的肯定比以前多了。”李清香说。
与食品、服装等产品不同,鸟笼面向的不是普遍消费者,而是特定人群。“一般养鸟的才会买鸟笼。普通鸟笼当地市场都有卖的,到网上买的很多都是高级玩家,要买精致的。”吴夏琼告诉记者,有些买家会根据鸟的习性和需要,明确告诉她鸟笼要多高、每两根笼条之间空隙多大等。买家提出一些特殊需求,或者直接发来一张图纸,吴夏琼便找村里人照着去做。慢慢的,“私人订制”成了她一个重要的经营内容。
近年来养鸟之风已经大不如前,对电商概念模糊的吴洪寿明显感觉到,来找他买笼的人没有以前多了。然而,“非遗”的名声与电商的传播相互借势,大欧鸟笼被互联网盘活,在网络上很红火。据吴夏琼介绍,目前大欧村所有淘宝店的年营业额在1000万元至2000万元之间。“电商开拓了新的销售渠道,也提升了大欧鸟笼的知名度。”吴夏琼的客户范围在持续扩大,有时会收到来自印尼、日韩等地的海外订单。这让大欧村民对大欧鸟笼的未来颇具信心。
延伸
青岛4个淘宝村年销售额均过千万
近日,在第四届中国淘宝村高峰论坛上,阿里研究院和阿里新乡村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中国淘宝村研究报告(2016)》,即墨市移风店镇大欧村和七级东南村继去年获评后,再次入选“中国淘宝村”,即墨市成为青岛市获选“淘宝村”最多的县市。青岛市此次共有4个村入选,另外两个“淘宝村”分别是胶州市的花园村、平度市的灰埠村。
■即墨大欧村
每年鸟笼销售额2000万元
移风店镇大欧村主要制作经营鸟笼。“大欧鸟笼”制作工艺已经传承了500多年,2009年被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全村460多户村民中,从事鸟笼制作的有320多户,每套鸟笼价格在数十元到上万元不等。2012年前后,大欧村民开始尝试网销鸟笼,目前村里已经开了50多家淘宝店,每年销售额达到近2000万元。
■即墨东南村
每年卖暖宝宝五千万片
东南村位于移风店镇,近几年以生产销售暖宝宝闻名。从2014年开始,就有村民做起了网上销售。2015年,一家生产销售暖宝宝的电商入驻东南村,在政府和企业引领下,很多村民都开起了网店。东南村有300户居民,网店30余家,每年从这里销售出去的暖宝宝达5000多万片。据了解,东南村运营最好的网店,仅去年销售额就达到了1900多万元。据移风店电商办统计,今年东南村暖宝宝网上营业额将突破6000万元。
■平度灰埠村
全村开设网店109家
平度市新河镇灰埠村有种植蔬果的传统,几年前,有村民尝试网上销售,但因为不成规模,物流等基础设施也不到位,效益不是太好。随着农村物流日益便利,灰埠村的村民陆续开始网销各种新鲜蔬菜和瓜果等产品,由于价格便宜又新鲜,生意慢慢红火起来。目前全村已经开设网店109家,年销售额达1400多万元,起初以销售本地产的生鲜食品、蔬菜为主,后来又延伸到了童装等产业。
■胶州花园村
去年有1.5亿元订单
胶州市三里河街道花园村没有特色产品,它能成为2016年度青岛四个“淘宝村”之一,缘起于一家叫“鸿海云蛛”的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这家公司成立于2011年,是为小型网店服务的第三方公司,如今“鸿海云蛛”已经成为了胶州市200余家淘宝店主的“盟主”,胶州市所有的特色产品几乎都在这里直接或间接销售。2015年,花园村飞出了1.5亿元的淘宝订单,成为了一个另类的“服务型”淘宝村。
链接
全市农村电商平台多达550家
据了解,由于看好农村电商这片“蓝海”,近年来阿里巴巴与京东等纷纷布局农村电商。与之相对应,青岛正在全面推进农村电商“515+X”工程,确定了重点发展镇村,即以平度市、胶州市、莱西市、即墨市及黄岛区5个市(区)和城阳区、崂山区、李沧区城乡结合部等多个街办社区为重点,创建100个重点电商镇和500个重点电商村。
日前,市人大常委会审议了本市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情况报告。据报告显示,随着淘宝、京东等大型电商企业引进农村,全市农村电商平台多达550家,村级益农信息服务社516家,营业额超过千万元的农村电商企业28家,年交易额超过50亿元,带动农民就业4.6万人。
背景
全国淘宝村已经突破1000个
据了解,截至今年8月,全国淘宝村首次突破1000个,由去年的780个增加到1311个。根据阿里研究院的定义,“淘宝村”是指大量网商聚集在某个村落,以淘宝为主要交易平台,以淘宝电商生态系统为依托,形成规模和协同效应的网络商业群聚现象。淘宝村有三个认定标准:经营场所在农村地区,以行政村为单元;电子商务年销售额达到1000万元以上;本村活跃网店数量达到100家以上,或活跃网店数量达到当地家庭户数的10%以上。如果一个镇、乡或街道符合淘宝村标准的行政村大于或等于3个,即为“淘宝镇”。
□文/图 半岛记者 付晓晓
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