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金融观消费观的培养正逐年为高校及社会所重视,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很少固定收入,但购买力却在逐年增加。其中的主要原因,一是从家长那里得到的零花钱在增加,再就是部分学生从兼职中获得收入。时代在变,大学生们的消费观也在发生着改变。随着信用卡、分期付和互联网金融的普及,超前消费和互联网理财方式为90后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但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是,校园贷款泛滥、大学生被诈骗等现象时有发生。如何加强大学生金融消费教育?如何提高这一消费群体的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为此,本报邀请岛城知名金融专家为大学生金融消费出谋划策。
作为没有收入的一个群体,多数大学生月消费额都在固定的区间,由于家庭提供了较充足的花销,花钱大手大脚成为部分人的特点。另外,随着信用卡和分期付方式的普及,“明日钱今日用”更成为不少90后大学生的消费观念。
岛城某大学大三学生小波家境优越,自己几乎不在学校吃食堂,都是去外面很好的餐厅吃饭。此外,在服装、娱乐等方面,他的花销也超过一般同学。
在90后大学生中,既有如小波一样花钱随性,也有自赚零花钱供自己开支。大学生小静虽然家里条件不错,但研究生三年,她靠着做翻译、做家教、当培训老师等,不仅没有向家里要过一分钱,还存了数万元。对她来说,“赚钱是种乐趣,用自己的钱完全可以不受拘束。 ”
前段时间,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联合支付宝所做的一份调查显示,90后大学生的财商观念存在误区,消费社会化和消费无计划性并存,理财意识勃发但财商素养欠缺,互联网金融接受度高但风险甄别能力不足等,财商素养亟待提高。
报告显示,90后大学生对理财的接受程度很高,15.6%的人对理财持“非常欢迎”的态度,44.6%的接受理财,只有0.5%的人对理财非常反感。也就是说,有60.2%的90后大学生有着较为强烈的理财动机。在理财产品的知晓度上,90后大学生认知最高的是传统银行的理财产品和服务,其次才是更新的互联网金融。
调查发现,手机是大学生理财的主要工具。大学生在手机里普遍会安装1到3个理财软件。如果进行实际的理财,七成以上的大学生会选择两三种理财产品进行组合购买。调查还显示,有24.1%的90后大学生认为即使是1块钱也可以尝试理财,40.6%的大学生意愿投资金额在1000元以下。这样的结果表明,大学生理财意识已经初步觉醒。但受腰包所限,真正能用于投资理财的金额并不大。在互联网金融裹挟而至的潮流下,在未来一年内,有多达40.06%的大学生有意愿购买互联网金融(服务)。
在90后大学生中最受欢迎的两种理财方式是炒股票和买基金,40.2%的受访90后大学生参与过炒股,36.7%的受访人买过基金。不过,调查也显示,大部分90后参与理财最主要的动机是“练手”,选择积累社会经验。
强烈的理财动机和亟待提高的财商素养,提醒着全社会,要加强大学生金融消费教育,提高学生消费群体的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大学生如何理财?
每到学期初,不少家长都把一学期的生活费一次性给了在外上大学的孩子。口袋里有钱了,不少孩子出手也就“阔绰”起来,频繁地下馆子、逛街、买高档消费品等,在开学初就花光了自己半年的生活费用。大学生该如何管理好自己的钱呢?对此,理财师认为,大学生的理财实践,将直接影响他们将来的生活方式和态度。理财师还介绍了多种适合大学生们理财的方式:
一、记账越勤,理财越行 现在的大学校园中“月光族”越来越多,对付乱花钱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记账。月初规划好当月开支,比如伙食标准、日常用品等。细心一些的同学可以每天临睡前花几分钟记一下当天的所有开支。一个月下来,就很清楚哪些钱花得不应该。如果你觉得把钱都放在钱包总会手痒,那就可以办一张银行卡,每周分批定量取钱。不要觉得这是浪费时间,如果你连最基本的“理性消费”都没有,就别提理财了。
二、信用卡不是随便办的 现在信用卡热已经席卷大学校园,虽然透支额度一般只有2000元左右,但对大学生而言,仍旧是一个不小的诱惑。信用卡理财并没有错,但它同样也是一把双刃剑。大学生冲动地用信用卡消费,不但使得生活成本增加,而一旦还不上钱,还将影响你一生的信用记录。绝大多数大学生最好不要办信用卡,哪怕它积分购物再诱人,羊毛终究出在羊身上。
三、用二手货是流行时尚 每当大四学生离校,校园里就成了“跳蚤市场”,不少毕业生拿出自己的旧书本、旧用品甚至旧衣裤出卖。用二手货成为当今大学校园的一大时尚。有些大学生在大学四年里几乎没有用什么书本费,都是从网上或高年级同学那里3-4折买来一些二手书,有朝一日等你成了毕业生,你也可以在那里把你的旧货卖个好价钱,让它们继续发挥余热。
四、创业靠的是积累 很多同学凭着热情创业,但最终不了了之。创业靠的不是冲劲而是积累。首先是知识的积累,比如开一家服装店,也需要积累,如何进货、如何与客户交流都是需要提前学习的。资金方面的积累也很更重要。积累是一种习惯,有些同学拿了奖学金要么换新电脑,要么出去旅游,有些同学却懂得把奖学金积累起来。有了积累,才有进一步的投资。
大学生易遇到的金融消费陷阱
校园贷消费:校园贷盛行却乱象丛生。比如,一些贷款平台只核查、收集包含个人身份信息、父母及室友联系方式、学籍等,这种审批流程为日后问题的出现埋下了各种隐患。逾期后,一些平台还会把个人信息公开,甚至将学生打的“裸照欠条”公开。建议大学生在选择贷款平台前,要擦亮眼睛,多方比较,尽量选择口碑好、信誉佳、体量大的平台。
P2P投资:目前,市场上的P2P平台良莠不齐,不少P2P平台巨额资金无人监管,资金用途不透明,风险无人控制也无人承担,其背后的资金风险只能落在投资人头上。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大学生,应谨慎选择此类投资。投资前,应先了解网贷平台的背景或评级报告,对高收益标的多留心眼,捂紧钱袋子。
电信诈骗:一些地区电信诈骗案件高发,作案手法也在不断翻新。作案者会冒充各种身份的人员,通过电信工具骗取受害人汇转的资金。但要注意一点,无论诈骗分子的手法如何翻新,最后都要落到一个点上,那就是犯罪分子都需要受害人通过银行进行转账。所以,大学生遇到陌生的电信信息时,一定要亲自与相关部门进行核实,不要轻信对方的身份。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十条法则
1.手机短信内的链接勿点。
2.“短信验证码”谁都不要给。
3.凡是无显示号码来电的全是骗子。
4.闭口不谈卡号和密码。
5.不知名借贷公司不要理。
6.有“好事”要注意。
7.虚拟信息勿轻信。
8.钓鱼网站要提防。
9.遇上不明来电可选择挂断后,再主动拨打相关电话。
10.一旦难分假和真,拨打110最放心。
[编辑:云彩]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