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科技局、市统计局发布最新统计信息,2015年,我市全社会研发投入总量为263.7亿元,研发投入强度(研发经费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为2.84%,总量、强度均居全省首位。其中企业研发投入总量为217.2亿元,同比增长12.84%,这标志着企业已经成为我市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的主体。
全社会研发投入规模和强度指标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科技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企业研发投入的快速增长,标志着一座城市企业创新能力和创新活力的快速提升。青岛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院科技预测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吴宁表示,“十一五”以来,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到全市总量的80%左右,在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中走在前列,说明我市企业参与创新度很高。
根据统计信息,2015年,全市共有相关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874家,其中603家都分布在企业,约占总数的68.99%。高等院校其次,共计171家,约占19.57%。如果按照学科领域分布来统计,这874家科研机构主要集中在工程技术科学领域,共计767家,占总数的87.76%,这代表着我市目前主要的科技创新方向。此外,这些科研机构分布在自然科学领域33家,农业科学领域26家,医药科学领域15家,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33家。
2015年,我市研发活动人员71210人,其中企业52025人,占总数的73.06%。这些研发人员主要的研发活动是“试验发展”,即把通过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所获得的知识转变成可以实施的计划的过程。
吴宁介绍,前几年,市科技局和市统计局曾专门对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活动进行专题分析研究,发现如果按行业划分,投入强度居前的依次是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饮料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机械制造业、医药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行业。“从行业的角度来看,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正在持续向高技术和中高技术行业集中。”
去年,市统计局发布的一份数据显示,研发人员排在前五位的行业分别是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吴宁表示,虽然近期尚没有对研发投入进行行业分布新的数据统计和研究,但总体趋势没有大的改变,先进制造业、通讯业仍是研发投入的主要方向。
采访中,吴宁表示,多年来,海尔、海信、青啤等大企业在科研创新方面持续领跑,研发投入不断增多,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是,并不是说中小企业没有研发投入,只是相关统计是针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忽略了这一部分。”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我市中小企业的研发投入在不断增多。市科技局高新处处长管崇亮介绍,截至目前,我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966家,位列全省第一名,今年1—7月高企研发支出91.21亿元,研发支出占销售收入比重的4.63%。不断增高的研发投入也带来高产值,1—7月,全市高企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626.75亿元,同比增长11.73%。
近年来,我市实施科技创新改革,“千帆计划”8个细则全部落地,研发经费后补助、科技金融风险补偿、高新技术企业奖励、国际技术合作补助等政策,精准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截至目前,我市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千帆企业研发费用超过24亿元,同比增长103%,占全市加计扣除研发总费用的49%。享受该项政策的千帆企业330余家,同比增长69%,占所有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企业的70%。
管崇亮说,企业研发投入的大幅增长,得益于我市创新驱动政策红利和企业创新活力的快速释放。
[编辑:云彩]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