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平度通过“基地+电商+产业+培训”方式助脱贫

2016-08-04 09:57:52
来源:青岛早报
责任编辑:云彩
\

作为脱贫任务较重的青岛平度市,整个脱贫任务约占青岛市的60%,为了实现“到2016年底,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省定贫困村和青岛市定经济薄弱村2016年10%以上摘帽,2017年60%以上摘帽,2018年全部摘帽”的脱贫目标,平度市加大力气,先行先试,采取了电商扶贫、技能培训、产业创新、民生保障多种政策举措努力实现精准、特色化扶贫,取得了不小的成效,让贫困群众不离故土实现脱贫。在平度,这些不起眼的扶贫“小项目”,如一个个铺路石,撑起精准“大扶贫”。

【好机会】

他们从贫困中走出来

62岁的陈云香是明村镇闫村贫困户,公婆因病欠债七八万元,丈夫在建筑工地意外从三层架板上坠落,造成腰腿骨折。家里没有了顶梁柱,儿子又面临着结婚,陈云香一家的日子举步维艰。在听说了陈云香的事情后,蓝莓基地负责人田素峰主动邀请陈云香夫妇来园干些水阀管理、摘果等轻快活,夫妇两人月均收入因此达2000元,有效地解决家庭贫困问题。

明村镇范家集村49岁的贫困户郭庆飞的妻子体弱多病、无劳动能力,儿子脑血管畸形,家有7亩地,全靠郭庆飞这一个劳动力维持,但常年积劳成疾的腰腿病让他干不了重活,一家经济十分拮据。去年8月份,在村支部书记郭少明的介绍下,郭庆飞担任了三合山景区的“森防员”。同时,郭庆飞有着多年的养蜂经验,蓝莓基地因此租用他养的意大利蜂专供授粉。在园区的扶持下,郭庆飞养的蜂从6箱发展到了40箱,年增收五六千元,郭庆飞由此顺利脱贫。

【好政策】

“量体裁衣”实现脱贫

在平度,脱贫工作一切以年底脱贫为第一需求,实施多条途径,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一户一案”、“量体裁衣“。

让贫困户能“造血”

脱贫攻坚的核心是富民增收,根本是发展产业。据统计,平度拟通过产业脱贫2195户、6042人,约占贫困总人口的70%。扶持有能力的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运输业、传统手工业、服务业等特色优势产业,让每个贫困户拥有一项以上稳定收入产业;扶持发展特色支柱产业,通过建设产业园区,培植龙头企业,培育新型农村经营主体,扶持家庭农场、种养大户,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办法,吸纳自身无发展产业能力的贫困户到基地打工,把更多贫困户纳入产业化经营链条。

创新转移就业模式

以促进就业创业为导向,创新培训方式,使具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学习技能的贫困人口都能接受免费培训,掌握创业一技之能;对有一定劳动能力的就业困难人员,通过定向介绍就业岗位、发展手工工艺、来料加工、电商等途径,确保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家庭至少有一人实现稳定就业;提供公益岗位,实现贫困群众稳定就业。对贫困户中那些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不能外出打工的劳动力,安排他们从事当地的卫生保洁、护林防火、安全保卫等“公益性”岗位,实现其在家门口就业,促其脱贫致富。

企业帮扶确保脱贫

对全市贫困户中无正常劳动能力,难以通过产业、就业脱贫的低保边缘户316户、659人,开展企业爱心认领贫困户活动,认领企业通过捐赠、吸纳贫困人口就业、提供后勤岗位、帮助贫困户土地流转等多种形式,增加贫困户收入,确保低保边缘户到年底如期完成脱贫致富,且5年之内不返贫。对企业认领贫困户发生的支出,享受有关税收优惠政策。

【好点子】

电商扶贫

“小网店”开创新天地

大泽山镇创新“党支部+互联网+基地”扶贫模式,打造精准扶贫基地——农民绿色创业园,通过设立电商孵化区,实施电商扶贫。目前,创业园已入驻电商企业15家,为20户贫困家庭提供岗位;帮助3户贫困户成功开设网店;4月份,华富果业合作社发起大樱桃众筹,20户贫困户脱贫。崔家集镇扶贫驿站面向贫困人口创业就业,实现当地特色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和社区销售的“双结合”,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古岘镇53岁的姜泽春自去年2月参加了电商项目,主要从事浇地、打药的工作。姜泽春说,自己不会用智能手机,公司老板手把手教,活也很轻快,让老百姓有钱没钱都可以种地,没收入可以先赊着,等有钱了再还上,这一点对老百姓来说确实帮助很大。

随着传统扶贫模式的边际效益递减,电子商务为扶贫开发开辟了新路径,将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与实施精准扶贫相结合的好点子,实现了精准扶贫的弯道超车,让电商扶贫不再只是“看起来很美”。

技术培训

“小技能”传递脱贫经

省定贫困村旧店镇三甲村村支书王玉海带领人员到其他镇街学习参观种植模式,村里搭上了大棚,主要种植草莓,逐步解决了销路问题,不再担心草莓卖不出去了。这个以农业和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小村庄面貌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仁兆镇庄户学院积极探索“党组织+合作社+互联网+精准扶贫”的学用模式,改变以往单纯把专家教授“请进来”的模式,从本镇合作社、种植大户、蔬菜购销大户、蔬菜加工企业等挑选具有一线操作经验的能人,分门别类建立师资库,干什么学什么,实现培训师资点题选人、“大姜师傅”、“大葱师傅”对号入座,对蔬菜种植、土壤改良、蔬菜电子商务等特色产业进行实用技术培训。 61岁的王贵仁家里共有6亩地,主要种植大姜、芋头、大蒜等,参加庄户学院培训以后,学会了大姜小拱棚种植的技术,共种植2亩大姜,每亩增产1500斤,增收5000元左右,现已成为庄户学院传授经验的骨干。

[编辑:云彩]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6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