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青岛入选海绵城市试点城市 每年享4亿元财政补助

2016-07-12 07:08:45
来源:青岛早报
责任编辑:亚麦
\
\

日前青岛市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此后,青岛市每年将享受中央财政至少4亿元的专项资金补助。记者昨日从市城乡建设委获悉,目前我市已经划定试点区:李沧区西北部楼山河一带约25平方公里。根据规划,2018年底这片区域将变成可吸水的城市“海绵”。预计通过海绵城市建设,2020年青岛市城市建成区25%以上的面积将实现75%的雨水就地消纳利用;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努力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青岛”。

支持:

每年享中央4亿元补助

今年共有17个城市参加海绵城市试点竞争性评审,其中有14个城市入选,包括福州、珠海、宁波、玉溪、大连、深圳、上海、庆阳、西宁、三亚、青岛、固原、天津、北京等。按照有关政策,此次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申报成功后,中央财政将对试点城市给予专项资金补助,一定三年,具体补助数额按城市规模分档确定,直辖市每年6亿元,省会城市每年5亿元,其他城市每年4亿元。同时,青岛市还将加大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十三五”期间,市级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4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海绵城市建设。各级项目主管部门在年度安排的专项资金中,优先考虑安排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等。

标准:

青岛两项指标高于国标

“在制定标准时,实际上,我们青岛的标准高于国家的指导性标准。”市城乡建设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根据青岛市政府办公厅4月初下发的 《关于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青岛市将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最大限度地降低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75%的雨水就地消纳利用目标。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5%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而2015年10月公布的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这两项指标,青岛都提高了5个百分点。

实践:

部分区域超前谋划

记者了解到,青岛市在近年来的城市规划建设中,积极推广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加强技术应用,形成较为成熟的雨水收集利用经验,在单一项目建设、成片开发中都有运用海绵城市理念的案例。2015年以来,作为海绵城市绿地建设试点,我市实施了401医院绿地建设,积累了海绵城市绿地建设经验。401医院海绵城市绿地试点建设项目2015年开工,已投入竣工交付使用。项目范围主要为两块矩形绿地,工程总面积36780平方米,透水材料5140平方米。

另外,在中德生态园29平方公里新区的规划建设过程中,因地制宜地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区的自然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据悉,中德生态园先后完成园区控规、能源规划、产业规划、生态景观、绿色建筑、水资源利用等20余项规划编制和课题研究,形成涵盖总规、详规、专项规划等各规划层级的完整体系。同时,积极组织开展中德生态园先行启动区海绵城市建设评估,研究拟订《中德生态园排水定额管理实施办法》,超前谋划和探索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管控模式。目前,园区已开工建设了长约20千米,总面积7万平方米的人行道透水铺装路面,以及长1千米,总面积1.5万平方米的排水降噪路面。

试点:

李沧西北部区域先试点

根据 《青岛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我市将包括楼山河片区在内的李沧区西北部区域划为了重点建设区,该区域将先行先试、重点建设,争取在2018年底前达到海绵城市目标要求,全部实现雨污分流,75%的降雨就地消纳或者储存,99%的污水得到处理。试点区域北至遵义路-重庆路-湘潭路一带,南至唐山路-果园路一带,东至城阳区李沧区交界-青银高速一带,西至环湾大道-四流北路一带,总面积大约25.24平方公里,约占李沧区的四分之一。该区域被划分为958个地块,地块改造分为建筑与小区和绿地与广场两大类项目,计划投资48.8亿元。该区域共包含楼山河、板桥坊河、大村河三大水系,目前楼山河上游、板桥坊河下游已经率先改造完成,其余水系也将据此标准进行改造,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该试点区建设。

计划:

明年基本消除黑臭水体

4月底以来,根据试点工作要求,市城乡建设委对试点片区进行了全面梳理调查,制定了三年建设计划。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进行多次优化调整。计划2016年开工52个项目,建成后试点区内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65%,连片示范效应显示度30%以上达到要求;2017年计划开工158个项目,建成后试点区内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70%,2017年底基本消除建成区黑臭水体,连片示范效应显示度50%以上达到要求;2018年开工建设58个项目,建成后试点区内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75%,连片示范效应显示度60%以上达到要求。

截至6月底,我市已开工建设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共3项,其中一项为公园改造类—沧口公园改造工程,工程投资1280万元;另外两项则是黑臭水体治理、实施污染点源治理工程,分别为楼山河流域污染点源治理工程和楼山后河流域污染点源治理工程,合计完成总长度1.8公里,工程投资合计2421万元。

另外,目前已经完成华泰社区整治工程、蓝山湾二期防洪配套工程、石沟片区防洪配套工程等6个项目立项,正在深化方案设计。楼山(后)河(重庆路-入海口)综合整治工程、板桥坊河中游综合整治工程、湾头片区十一号线建设工程等6个项目正进行工程方案设计及项目建议书编制。其余37个项目近期正组织开展方案设计变更和立项手续办理。

实施:

首条示范道路已启用

目前青岛市李村河下游综合整治建设过程中就充分发挥了 “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打造了雨水调蓄池,现阶段主要是解决旱季污水问题。生态整治过程中利用湿地、水槽积蓄雨水,对水质进行净化。此外还建设了李村河挡潮闸,设计宽度287米,23孔,可蓄水约79万立方米,形成面积约48万平方米的水面景观,是市区最大的闸坝。

另外,青岛首条海绵城市示范整治道路——临淮关路已经建成启用。整条道路设置了6个下凹式绿地将起到收集、过滤雨水的作用。临淮关路综合整治工程全长340米,宽5.5米。工程设置的多处截水沟、渗水井等第一时间将雨水积蓄,并与自然湖泊集合,实现“雨天收集水,晴天释放水”的效果。整个道路没有设雨水管网,雨水通过截留、净化,进入到湖里面。

建设:

采取多种措施留住雨水

按照规划,试点区域范围内将建设177个海绵型建筑小区、21项海绵型道路和广场、14项海绵型公园和绿地以及多项管网、河道和水系以及内涝治理项目等。市城乡建设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在海绵型小区建设方面,“留下”雨水要用到渗井、雨水桶、下沉绿地、雨水收集池等,渗井的主要作用是把下雨时小区通过绿地、沟渠蓄积的水留存以便渗入地下,以此来补给地下水。雨水桶安置在住宅楼栋下侧,主要用来收集屋面雨水的设备。

除了上述两种措施外,下沉绿地也将成为蓄水“神器”。下沉绿地一般比路面低20厘米左右,内部种植耐涝植物,绿地周围不设路沿石,下雨时可以让雨水直接汇到绿地中,形成一个短时间的湿地,下沉绿地可以设置雨水出口,将收集的雨水直接导入雨水收集池中,用于小区绿化浇灌等。新建小区还要进行透水铺装,一般透水砖的比例要达到75%以上。

此外,在管网、河道、水系及内涝、防洪治理方面,将结合黑臭水体的整治,实现雨污分流,进行生态修复。“比如市区有些道路经常有短时积水的现象,那么我们会在涝点附近修建一座调蓄泵站或者调蓄池,将涝水收集起来,然后再排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该负责人表示。

■名词解释

什么是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以及仇保兴发表的《海绵城市(LID)的内涵、途径与展望》对“海绵城市”的概念给出了明确的定义,即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

本版撰稿 记者 吴帅

[编辑:亚麦]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6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