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市金融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支持精准脱贫、发展普惠金融等工作部署,以全面推进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为总抓手,不断加大金融改革创新力度,主要金融指标实现快速增长,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巩固,继续保持健康快速发展态势,成为拉动全市经济稳增长的重要力量。
金融业牢固确立支柱性产业地位
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创历史新高。一季度,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35亿元,同比增长13.4%,高于全市GDP增速6个百分点,在5个计划单列市中列首位;金融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比年初提高0.6个百分点,达到6.9%,创历史新高;增速高于服务业增速5.4个百分点;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比年初提高1.3个百分点,达到13.3%。
存贷款规模实现大幅增长。一季度,各项存款同比大幅增长,各项贷款增势迅猛。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3856亿元,同比增长12.7%,增速较去年提高9.26个百分点,新增存款701亿元,同比多增281亿元;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12119亿元,同比增长12.2%,增速较去年提高4个百分点,新增贷款542.2亿元,同比多增270.3亿元。
保险业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一季度,累计实现保费收入119.3亿元,同比增长53%,增速较去年提高34.6个百分点。保费收入规模和增速分别在计划单列市中列第2位和第1位。人身险公司累计实现保费收入96.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6.4%。
资本市场建设实现“开门红”。一季度全市上市企业达到42家,发行股票45只;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11家,总数达到68家;蓝海股权交易中心新增挂牌企业16家,总数达到334家,挂牌展示企业1500家;发行各类债券40只,融资281.5亿元,约为去年同期的4倍。全市通过上市、新三板挂牌、发行银行间市场债券等方式直接融资306.9亿元,超过去年全年直接融资规模的三分之二,显示我市企业融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地方准金融机构作用更加突出。全市小额贷款公司达到47家,注册资本81.7亿元,贷款余额76.4亿元,“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比91.4%。全市融资性担保公司有44家,注册资本共计69.6亿元,在保余额123.4亿元,融资性担保余额90.3亿元,“涉农”和小微企业担保余额占比85.8%。全市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共有29家,注册资本27.6亿元,当年投资额为4.7亿元,全部投向小微企业。
青岛市入选全球金融中心排名。一季度,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抢抓“十三五”开局之年发展机遇,金融开放创新步伐不断加快,财富管理资源加速聚集,财富管理试验区第二批创新政策清单得到人民银行、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商务部等部委积极回复;金融资源加速聚集,德华安顾人寿保险青岛分公司开业运营,农业银行子公司信恩润实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机构完成注册;与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开放合作全面拓展,“财富青岛”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实现了首季“开门红”。4月,青岛首次被纳入全球金融中心排名(GFCI),排名第79位,成为一座冉冉升起的金融城市新星。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持续加大
今年年初,按照全市调结构稳增长抓落实现场推进活动部署,全市金融系统提前打算、积极行动,市政府分管领导连续主持召开全市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新强态”专题会议、“行长走千家促转型”、“银政企合作化不良”活动动员会议和全市普惠金融工作会议,部署金融重点工作。今年以来,全市银行机构走访企业809家,授信企业444家,授信贷款金额737亿元,发放贷款金额251亿元。走访活动推动了全市信贷实现大幅增长,一季度全市新增贷款 542.2亿元,超过去年全年新增贷款的二分之一,成为推动全市经济稳增长的重要支撑。
重点支持新兴产业发展和民生领域建设。制造业新增贷款118亿元,近三成新增贷款流向制造业领域,主要投向以环保、技改和高端设备生产为主的先进制造业。支持房地产去库存。住房按揭贷款新增71.3亿元,同比多增22.8亿元。房地产开发新增贷款61亿元,支持与民生高度相关的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建设工程。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新增贷款56亿元,同比多增53亿元,实现了同比大幅增长。
积极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大力推进银企融资对接服务平台建设,累计为为950家小微企业实现融资155.6亿元。一季度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890亿元,申贷获得率为89.1%,同比提高3.8个百分点。全市涉农贷款余额达到2722亿元,较年初增加210亿元。实现了“行政村金融基础设施100%全覆盖”,农村信用户评价31.4万户,累计获得授信816亿元。
切实发挥保险社会保障作用。一季度,我市保险业累计提供风险保障金额5.2万亿元,同比增长57.1%。累计赔款和给付支出26亿元,同比增长33.1%。保险业吸纳从业人员6.9万人,同比增长70%。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障程度进一步提高,小麦和玉米保险金额由每亩300元提高至每亩500元,小麦和玉米保险的财政补贴比例由原来80%提高至90%。政策性农业保险品种进一步丰富,新增马铃薯价格指数保险、大白菜和生猪价格指数保险。
银政企合力优化提升金融生态环境
去年以来,面对银行信贷风险多发、银行不良贷款持续上升的态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部门高度重视、提早行动、科学部署,将防范信贷风险化解银行不良资产工作作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重要工作来抓,银政企各方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协力促进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提升。青岛市银行不良贷款率连续四个季度实现下降,截至2016年一季度末,已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建章立制。立足于区域金融生态环境打造与提升,青岛市以持续优化信贷资产质量,维护经济运行为目标,先后出台《关于加强打击逃废金融债务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企业资金链风险化解处置的意见》、《青岛市打击逃废金融债务化解不良贷款工作评价办法》、《青岛市防范信贷风险化解银行不良资产专项工作推进方案》等系列文件。
分类施策。确立“五个一批”(应急周转防控一批、资管公司收购一批、法院加快执行一批、符合条件重组一批、银行机构核销一批)的总体化解处置路径,按照授信企业和不良贷款具体情况区别对待,运用应急周转金支持、资管公司市场化收购、司法框架下调解处置、引入合作方重组盘活、银行债委会合议协同支持等方式,推进银行不良贷款化解。
统筹引导。指导银行业机构完善风险防控化解机制,探索建立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流动性风险评估机制,促进银行业风险管控能力持续提升。充分发挥市银行业协会同业协作作用,建立银行间特定客户债权人联席会议制度,推动建立银行授信总额联合管控机制,明确责任约束条件,形成各银行债权人互谅互信、共同进退机制,有效防止了一刀切式的抽压停贷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形成新信贷风险。推进设立市、区(市)两级小微企业转贷引导资金,为小微企业续贷提供支持。
搭建载体。设立了青岛市地方资产管理公司,获得银监会对批量收购处置金融机构不良资产业务资质认可,成为全国首家副省级城市设立的地方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推动省资产管理公司在青岛设立分公司,与青岛辖区银行机构紧密合作,开展不良资产处置;工商银行与华融集团合作在青合资设立瑞华国银投资管理公司、农业银行与信达集团合作在青合资设立信恩润实投资管理公司,分别开展系统内不良资产处置。
强化司法。法院系统对金融债权执行案件实行快速立案、快速查询冻结划扣、快速委托评估拍卖、快速执结,着力压缩执行时间,提高执行效率,尽快实现金融债权权益。依法采取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司法拘留、限制高消费等强制措施和反规避措施,同时会同公安机关查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的犯罪行为,对涉金融失信被执行人进一步压缩生存空间,打击抗拒或规避执行的行为。青岛财经日报/青岛财经网记者 李菁
[编辑:亚麦]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