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中国保监会发声表示:香港保单不受大陆法律保护。保监会表示,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保险意识的增强,部分内地居民选择赴港购买保险产品。因香港与内地保险业务在适用法律、监管政策以及保险产品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保监会就赴港购买保险提出了五大警示。
业内人士指出,香港保险“看起来很美”,但是由于监管、投资、法律及社会环境的差异,消费者一定要理性认知其中风险,不能盲目跟风。
提醒一:
香港保单不受大陆法律保护
首先,内地居民投保香港保单,需亲赴香港投保并签署相关保险合同。如在境内投保香港保单,则属于非法的“地下保单”,既不受大陆法律保护,也不受香港法律保护。其次,内地居民投保香港保险适用香港地区法律。如果发生纠纷,投保人需按照香港地区的法律进行维权诉讼。与内地相比,香港法律诉讼费用较高,可能面临较高的时间和费用成本。此外,除了法律诉讼之外,投保人也可选择向香港的保险索偿投诉局投诉与理赔索偿有关的纠纷,但该局目前可裁决的赔偿上限是100万港币,大额保单的赔偿纠纷无法通过该局裁决处理。
提醒二:
存在汇率风险
一方面,内地居民在香港购买的保单,赔款、保险金给付以港币、美元等外币结算,消费者需自行承担外币汇兑风险。另一方面,内地居民个人到境外购买人寿保险和投资返还分红类保险,属于金融和资本项下的交易,是现行的外汇管理政策尚未开放的项目,存在一定的政策风险。
提醒三:
保单收益存在不确定性
目前内地保险产品遵照监管要求,按照低、中、高三档演示红利水平,演示利率上限分别为3%、4.5%和6%。香港保险市场化程度较高,未对红利演示作出明确要求,大多数产品通常采用6%以上的投资收益率进行分红演示。但分红本身属于非保证收益,具有较大不确定性,能否实现主要取决于保险公司能否长期保持高投资收益率。
提醒四:
退保损失大
中途退保时,投保人只能获得保单的现金价值。香港监管部门对保险产品的现金价值无具体要求,大多数长期期交保单在保单前期现金价值很低,前2年甚至为零,客户如果退保将承受较大的损失。
提醒五:需认真阅读产品条款
香港保险产品条款表述方式与内地不尽相同。投保人需认真阅读保险条款,充分理解保险责任、理赔条件等重要内容,避免因对条款理解不准确而引发合同纠纷。
内地客买走香港1/4保险
根据香港保险业监理处上个月公布称,2015年内地访客在香港投保的新造保单保费累计316亿港元,占香港保险业个人业务总新造保单保费的24.2%,相当于内地客户买走香港1/4的保险。
“香港重疾险比内地保险保障范围要广得多,国内一般只有四五十种疾病,但香港可以保障近100种疾病。其次,同样保额,香港保费比内地便宜二三成。香港重疾险的理赔标准比内地宽松,属于严进宽出。而对于分红类保险,分红也比内地高出三至四倍。”去年,市民陈女士曾经去香港给女儿买了一份保额100万元的重疾险,说起香港保险她头头是道。
陈女士去年曾亲自去了一趟香港,对于重疾险的理赔,她说:“我买的友邦保险,国内的很多医院的诊断和病历他们都是认的,对方认可的青岛的医院名单我都看过,出险后把病历寄过去,不再需要本人过去。”
“看起来很美”不宜跟风
“香港保险开发理念比较先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分红类保险,在销售过程中都会给客户一个利益演示,无论是7%还是8%,香港保险通常按照最优估计投资收益率演示,这个收益实际很难达到。但内地保险监管对演示利率是有规定的,必须按照低、中、高,分别为3%、4.5%和6%三档进行演示,一般按照中档介绍。”合众人寿青岛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赵经理表示。
“从保障范围来看,香港保险模仿英国的重疾产品设计,把病种分得很细,但有的病种不过是内地重疾的进一步拆分,有的则是一些世界罕见、发病率极低的病种,从而 ‘显’得保障范围很广。”更值得注意的是,想获得保险公司理赔,需要医生开具的诊断证明。内地有重疾险的标准条款,但香港每家保险公司对病种的定义都不一样,一旦内地医院开具的证明不符合他们的理赔要求,就容易产生拒赔。”她提醒说。
单笔保单不能超5000美元
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境内居民个人到境外购买保险,首先,应符合中国保险监督管理部门的政策规定,其次,应符合外汇管理政策的有关规定。目前境内居民个人到境外购买保险共分为两种情况。若是个人到境外旅行、留学、出差期间购买人身意外险、疾病保险等小额保险,这并不会受到任何的限制。但若是到境外购买人寿保险或者投资返还分红类保险,由于现行的外汇管理政策尚未对其开放,则可能存在风险。 “前者属于服务贸易类交易,政策明确予以支持;而后者属于金融和资本项下的交易,对这种保险类产品现行的外汇管理政策和法规未明确允许,这样的交易存在风险。”
近几年来,内地人赴港购买保险增长迅猛。记者采访了解到,今年1月,中国银联对境外的收单机构进行了调查,发现部分收单机构和境外保险商户在规避外汇管理政策。所谓外汇管理政策,即是在2004年和2010年出台的两个银行卡境外刷卡政策,其中规定,境外购买服务贸易类下保险产品,单笔交易金额不得超过5000美元。外汇局强调,对持卡人通过多次刷卡从事其他目的交易将予以重点监测。
事实上,去年9月,外汇局就已对境外消费进行了相关整顿,要求自今年1月1日起,每卡每年境外累计取现不得超过等值10万元人民币。此前规定,每卡每日境外取现不超过1万元,即每年累计取现总额可达到300多万元,下调幅度可谓相当惊人。境外买保险暗藏风险
“香港保险涉及两地对医疗诊断和凭证的互认问题。”北京大成(青岛)律师事务所王文涛律师受访时说,内地居民购买了香港保险后,若在内地就医,只有在香港保险公司指定的医院才能获赔。若在此范围外就医,香港保险公司不一定会认可。因此,投保时仔细看清保单中认可的内地医院名录清单很重要。
此外,内地投保人在交费、理赔时可能遭遇麻烦,一旦发生纠纷,内地客户的法律风险比较大。由于在香港签订的保险合同只接受香港法律的约束,一旦发生诉讼,内地客户必须亲赴香港进行法律咨询和诉讼。由于内地人大多对香港法律并不熟悉,无疑会增加诉讼和索赔的难度。
“在香港,解决诉讼的成本高,时间也长。如果因为保单理赔产生纠纷,还必须由香港的法庭审理,得请香港律师打官司。这个过程比较繁琐,律师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王文涛说,而且考虑到香港保险公司众多,长远上看,部分公司可能存在经营不善而破产的可能,保单将受直接影响。这些都是消费者投保前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购买保险守住“双十定律”
保险界有个“双十定律”,业内人士提醒说:简单说就是,一个人的保险保额应为他年收入的10倍左右,而保费支出应为他年收入的10%左右,上下浮动5%都比较正常。当然也不能一刀切,还要看本人的负债情况、收入稳定性、风险意识等等,总的来说,保费支出占收入的20%都在合理范围内,但如果超过了30%,生活品质就可能会因保费压力而大大降低,可别因为一时脑热沦为“险奴”。够买之后要想再退保或者降低保额,损失可就大了,尤其是刚投保的那几年退保拿到的钱几乎为零。
诺亚财富青岛公司相关负责人杨宪鹏表示,不管是在香港还是内地,投保人选择保险产品时,可以根据以下几个问题 “按图索骥”。首先,发生疾病的时候,自己能够承担多少,这一金额和最后付出的保费是有直接关系的。其次,要多少保险金额才能够提供足够的治疗费。“这一点需要考虑到一旦不幸出险,是否需要进口药、进口器械进行手术,需要什么样的术后医疗服务等一系列问题。”再次,上述费用包不包括自费的药、器材、检查,医保有个目录,包含了药品目录、诊疗目录等,这些都会影响实际医疗费用需求。另外,投保人可以支付多少保险费。目前,越来越多保险公司和私立医疗机构合作,提供高端医疗服务,而这必然会带来保费的激增。因此,选择保障时须考虑自己对保费的承受能力。
本版撰稿 记者 景虹 锡复春
[编辑:亚麦]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