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青岛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召开了婴幼儿配方乳粉及乳制品生产企业落实主体责任集体约谈会,在会上食药监部门汇报了一季度检查乳制品企业的情况。半岛都市报记者采访发现,今年1到3月份,青岛共抽检了580批次的乳制品,一季度青岛市乳制品生产企业抽检合格率达100%。
根据市食药监局的通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青岛市乳品生产企业的生鲜乳、原料乳粉和成品乳制品的三聚氰胺和黄曲霉毒素M1项目进行了周周抽检,2016年1-3月份共抽检原料乳514批次,成品乳66批次,共计580批次,全部合格。记者看到,抽检的乳制品生产企业共6家,分别是:圣元营养食品有限公司、青岛迎春乐食品有限公司、迈高乳业(青岛)有限公司、青岛索康食品有限公司、青岛新希望琴牌乳业有限公司、青岛雀巢有限公司。
“食品安全管理实质是风险管理,乳制品作为高风险产品,社会关注度高,风险隐患大。”市食药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婴幼儿乳粉及乳制品生产企业要加强对运输、销售等环节“冷链”管理,全程控制质量安全。在第三方平台网络销售要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严防假冒伪劣、商业欺诈、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行为。乳制品生产企业要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制度,把产品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贯穿在产品设计、研发、制造、检验、销售及消费的全过程,把握原料乳、原料乳粉的进货检验,强化产品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严格出厂成品的“批批检验”。“使乳制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更加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确保不发生食品安全质量问题。”该负责人称。
据了解,下一步,市食药监局将加强奶源管理,严把质量关。对原料进行批批检验,建立健全原料的溯源体系,严格控制三聚氰胺、硫氰酸钠、β-内酰胺酶、碳酸氢钠等非法添加问题。并要求企业要按照配方组织生产,同时严格产品质量监控,保证符合国家标准。加强对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防止非法添加。
同时,市食药监局还发布了乳制品消费提示。消费者应尽量选择正规的商场、超市购买乳制品和特殊膳食食品,注意查看包装、标识以及厂名、生产日期和保质限、配料表、营养标签、执行标准等,国外产品要有中文标签、进口许可等。根据婴儿不同发育阶段的不同需求选择不同种类的配方奶粉。要注意存放条件,巴氏杀菌乳等保质期很短,要及时饮用,过期后不能食用。
■链接
检测指标解读
●三聚氰胺。乳制品中添加三聚氰胺,主要是因为它能冒充蛋白质。食品都是要按规定检测蛋白质中氮含量,来推算出其中的蛋白质含量,因此添加过三聚氰胺的奶粉就很难检测出其蛋白质不合格,这就是三聚氰胺的假蛋白。如长期和反复接触该物质,可能对肾发生损害,婴幼儿直接食用含三聚氰胺奶粉,造成患儿多发泌尿系统结石的可能性存在。目前还没有三聚氰胺造成其他组织系统损害的直接证据。
●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是一级致癌物,乳制品中的黄曲霉毒素来自于奶牛吃了霉变饲料的可能性最大。黄曲霉毒素 M1一旦产生便很难消除,因为它对光、热和酸都比较稳定,熔点(裂解温度)在299℃。最根本的办法还是要预防奶牛食用染毒的饲料。国家对乳制品中的“黄曲霉毒素M1”的残留量是有明确限量的,我国《GB2761-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中明确规定,乳及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1含量不得超过0.5微克/公斤。一旦超过国家限量,就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隐患。
(半岛记者 魏海洋)
[编辑:帛幼]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