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家糖球展位前挤满了顾客。 本版图/记者 王滨
环卫工人岳彬正用抹布清理垃圾桶。
艺人用糖稀制作的动物图案惟妙惟肖。
2月19日,青岛萝卜·元宵·糖球会进入开幕以来的第四天,当天,海云广场上唱响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茂腔、吕剧等传统戏曲,吸引了众多的老年“票友”们前来赏戏。记者了解到,19日前来参会的市民达到了29万人次,销售额达到610余万元。
做糖画讲究一气呵成
萝卜·元宵·糖球会上,除酸酸甜甜的各式糖球外,糖画、吹糖模等这些与糖有关的传统工艺,也给不少市民尤其是前来游玩的孩子们,带来了新鲜感。
一个酒精小炉,一个案板,一勺一铲,加上熬制好的糖稀,无论是十二生肖,还是寿桃、“福”字,糖画手艺人拿起小勺,在案板上飞快地来回飞舞,短则几十秒,长则两三分钟,一幅精美的糖画就完成了。“别看我的设备简单,但是能做出来的花样可不少,能有几十种呢。”糖画手艺人宫文楼向记者介绍,糖画看似简单,但是也有不少的讲究,“比如做一个猴子形象的时候,首先心里要有这么一个图案,然后浇糖稀流出勺子时速度、粗细要把握均匀,尤其是猴子眼睛这些细小的部位,要做到精致、传神。而且,做糖画最有讲究的是,好的糖画作品要一勺子下来,中间最好不能中断,一气呵成。”
宫文楼是城阳人,糖画手艺在他们家已经传了三代了,他学习糖画也有十多年了,这十多年来,每年青岛萝卜·元宵·糖球会都有他的身影。在他的小摊前,记者看到摆有龙、兔、猴和寿桃等十多种传统糖画形象,也有机器猫等新潮的卡通形象。他告诉记者,在这几十种形象中,最难做的是龙,因为龙的形象比较复杂,从长长的胡须到鳞片,需要手法特别精细。“不过今年是猴年,卖得最好的还算是猴糖画,光猴子形象的糖画,我能做四五种呢。”记者注意到,在他做猴子的时候,从猴嘴的部位开始入手,然后猴头、猴身,再到猴尾、猴腿,最后落在猴子抱着的寿桃上,整个糖画一气呵成。
茂腔吕剧,非遗大戏唱响
茂腔是青岛地方戏,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月19日上午,在海云广场,青岛市茂腔剧团的36名演员带来了茂腔传统经典剧目《小姑贤》,持续两个小时的茂腔戏让不少前来听戏的中老年戏迷们如痴如醉。不过,为能近距离看这一场演出,老人们也是“蛮拼的”。在戏曲还尚未开始演出的时候,不少老人就带着马扎在舞台前坐好等待,“我是早上不到八点晨练完就来占座了,每年的萝卜·元宵·糖球会上的茂腔演出我都要听,我们老年人都喜欢这些传统的戏曲。”家住嘉兴路的69岁陈先生告诉记者。
“《小姑贤》是北方各剧种中非常流行的传统剧目,也名《王登云休妻》、《爱女嫌媳》、《一门三贤》,它的出处不详。这出戏讲的是婆婆姚氏常常虐待儿媳妇,婆婆的女儿贵姐看不下母亲的行为,设法巧妙保护嫂嫂并劝说母亲,后来姚氏改过自新,婆媳一家人终于迎来大团圆的结局。与其他剧种中《小姑贤》不同的是,茂腔版的《小姑贤》有不少青岛本土话作为唱词,所以听起来比较容易。”剧团的一位演员告诉记者,戏曲讲的是市井家庭生活的内容,和老百姓的生活贴切,因此也是传唱不衰的经典。
当天下午,济南市吕剧院的演员们还表演传统吕剧《闹房》和《井台会》。一整天的传统戏曲表演,让不少中老年“票友”们过足了耳瘾。记者了解到,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豫剧、京剧等传统戏曲也将陆续登场唱响。
■今日看点
2月20日9点半,青岛萝卜·元宵·糖球会南部文化分会场将在贮水山儿童公园广场启动,届时将有民俗活动。
下午2点,新年生肖画大赛颁奖暨获奖作品展览,在中防文化城举行。
下午2点,海云广场将上演河南豫剧。
■环卫工
每天弯腰上千次,走路30多里
细心点的游客可能会注意到,今年虽然是糖球会和萝卜会合一,会场面积扩大,但是会场变得更加干净了。
“为保障会场上的卫生,今年负责卫生保障的人数达到了626人,我们还特意购置了1000个垃圾桶,平均每两米就设置了一对垃圾桶。”市北环卫二公司的负责人李曙光告诉记者,为保障地面的干净,今年卫生保障也有了不少严格的要求,垃圾落地不超过一分钟,垃圾桶内外早晚各擦一遍,白天也得随时擦,垃圾桶垃圾满一半就必须倾倒等等。每天凌晨4点,环卫工就要在会场小吃街上清扫垃圾,在5点左右撒上去污粉,然后用高压水枪喷热水冲刷地面,进行去污,保证地面的光亮和洁净。
洁净的环境背后,自然是环卫工们付出的辛苦。记者了解到,萝卜·元宵·糖球会开幕前三天,环卫工们清扫、运送的垃圾就有138吨,近4400桶次。“我们三个人一个小组,每天能拉270多桶垃圾,每天弯腰扫垃圾、捡垃圾的次数有上千次,走的路程得有30多里,脚都走肿了。”市北区环卫工人岳彬说,他已经是第三年在萝卜·元宵·糖球会上做环卫工作了,今年他和妻子、父母都在萝卜·元宵·糖球会上做环卫工。
虽然今年游客人数一直众多,但是游人的素质让岳彬由衷地点了个“赞”,“我感觉今年游人环境意识特别高,乱扔垃圾的现象减少了有一半。”岳彬告诉记者,他最直接的一个感受是,现在不少游人在第一次扔垃圾未能扔进桶后,还会再弯腰捡起来扔第二次。
记者 徐军
[编辑:亚麦]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