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下午2时,我市举行全市农业工作会议。记者从会议上获悉,今年我市制定出台《青岛市深化农村综合性改革实施方案》,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推动农村改革不断向深水区迈进,年内完成500个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到2020年,基本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市承包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到70%以上,农业信息化综合水平达到65%以上,引领10万农业“创客”,确保农产品出口额稳定在50亿美元以上。
46万农民变身股民分红8亿多元
市农委主任由翠玉表示,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根本动力,围绕解决“谁来种地”“地怎么种”问题,推动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出台了农村“四权”担保融资办法,汪洋副总理作出肯定性批示,中农办要求以青岛为蓝本在全国推广。
“十二五”期间,全市5024个村开展确权登记颁证,为107万农户发放在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使农民真正享有了承包土地财产权利;共有837个村完成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使46万农民变成股民,平等享有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权,累计分红8亿多元。建立了区市和镇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农村产权交易额达到3.83亿元。累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8.5万人。发放“四权”抵押贷款8.7亿元,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今年,我市将继续积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制定出台《青岛市深化农村综合性改革实施方案》,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推动农村改革不断向深水区迈进。年内完成500个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加快健全集体经济组织各项规章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确保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让农民共享集体资产收益分配权。
在此基础上,由翠玉表示,今年要在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上要力争实现新突破,重点在推动土地股份合作和托管服务上下功夫,引导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积极发展农村合作经济。支持和鼓励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创新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能力,托管农民土地。引导农民依法自愿有偿流转承包土地经营权,多条路径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今年培育市级示范家庭农场200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200家,农村承包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水平达到63%左右。
今年提升100个产业融合农业园区
产业融合创新成为今年农业工作的亮点。由翠玉表示,今年我市将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出台《青岛市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加快发展加工农业、创汇农业、园区农业、创意农业和休闲旅游农业,做强一产、做大二产、做活三产,推动农业全产业链。要协调旅游、文化等部门,深入挖掘农耕文化,打造休闲农业精品园区,沿大沽河、滨海沿线和北部山区打造一批休闲旅游农业精品线路,开展“春到乡村去踏青、夏到农村品美食、秋到田间采摘、冬到农家过大年”等主题宣传活动,推动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劳动变运动、产品变商品,实现一产接二连三、二产隔二连三、三产接一连二,让农民分享产业链延长增值收益。今年,提升100个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现代农业园区。
从今年开始,在全市开展“十百千”五美乡村创建活动,按照村容整洁环境美、特色高效产业美、山清水秀生态美、文化传承风貌美、乡风文明和谐美的“五美”标准,打造10个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示范镇、100个生态文明乡村示范社区、1000个提升村,以点带面,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到2020年,形成一批“五美”生态文明乡村。
“十三五”建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示范市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今年连续第三年列入市办实事。“今年我市要整建制创建国家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示范市。”由翠玉说,我市将加强各级农广校建设,建强师资队伍,创新培训方式。建设50处农民田间学校,推广“半农半读”“农民夜校”“田间课堂”和“网络学校”等,引导农民就地就近接受技能培训。重点培训新型经营主体、贫困家庭劳动力、主导产业从业人员、农药经营使用人员、农村基层干部和返乡创业人员等。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为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今年,完成新型职业农民证书培训1.5万人,农药经营使用人员培训1万人,两年内实现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全覆盖。
由翠玉强调,“十三五”期间,我市将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力度,加快发展现代种业,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到2020年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70%以上,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9%以上,全市承包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到70%以上,农业信息化综合水平达到65%以上,引领10万农业“创客”,带动百万农民利用互联网致富,建成国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示范市。
(青岛财经日报/青岛财经网记者 聂艳林)
[编辑:亚麦]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