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景
青岛海滨
青岛跨海大桥
青岛港
青岛是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第一批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也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开埠的五大通商口岸之一。这个城市在胶州湾畔有一个板桥镇,在唐宋时期,板桥镇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通商重镇。
进入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新时代,青岛面向未来制订了“两个100年”的城市发展战略目标:到2021年建党一百年时,形成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基本框架,到2049年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成为特色显著的东亚地区知名国际城市。
12月1日,青岛市委市政府召开国际城市战略推进工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就全面部署实施国际城市战略进行总动员。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李群在会上强调,青岛要坚持以世界眼光谋划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新目标,以国际标准提升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新体系,以本土优势打造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新途径,把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融会贯通始终,把国际城市战略思维与“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工作紧密结合,融为一体。
不难看出,青岛这一战略不仅触及城市筋骨,更触及城市灵魂:从经济发展到城市规划,从社会治理到公共服务,从人才引进到市民素质……青岛的国际城市战略已然制定出自己的纲领和计划,并且有特色、领域广、标准高、目标优、工作实,涉及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青岛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宏伟目标正在从口号变成行动纲领,全市上下共同制定行动计划,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海内外反响强烈。
1明确定位,开放是青岛生命力
位于太平洋西岸黄海之滨的地理位置,决定了青岛因海而生,向海而兴。这种自然禀赋造就了青岛开放包容的城市性格,也给青岛植入了连接世界的通商传统。所以,定位建设国际城市,是青岛“与生俱来”的开放传统使然。
从唐宋时期山东半岛胶州湾板桥镇成为古“海上丝绸之路”东线之起航地,到上世纪初中国近代史上“广大上青天”五口通商时代,从新中国成立后的外贸港口城市到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沿海开放城市,时至今日,对外开放依然是青岛最重要的“饭碗”。正如青岛市市长张新起所言:“开放是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根基,也是青岛的城市永续生命力。”
走向国际,青岛有先人一步的开放传统,也有新时代的新优势。
作为太平洋西海岸重要的国际贸易口岸和海上运输枢纽,青岛港稳居世界第七大港;连接青岛与北京、上海、银川、海口、兰州、乌鲁木齐、呼和浩特、昆明等地的铁路和高速公路,形成四通八达的陆港交通网络;青岛国际机场拥有国内航线102条、国际和地区航线19条,正在建设中的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将成为面向日韩的区域性国际门户枢纽机场。
目前,在中国积极推进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战略规划中,青岛被定为“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城市。坐拥“一带一路”交汇点的区位优势,作为“双定位”城市,青岛正在全面构建海陆相连、空地一体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很明显,青岛的城市基础建设等“硬件”越来越国际化,这为提升青岛的国际吸引力增加了砝码。
目前,世界500强企业中,已经有朗讯、马士基、伊藤忠、现代、拜耳、汇丰、麦德龙等100多家企业,在青岛市投资设立了200余个项目。今年,青岛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十大城市”,第四次赢得外籍人才的肯定。
2014年APEC贸易部长会议、2014世界园艺博览会、中韩CEO论坛、中美协定谈判两轮首都之外的谈判活动、中日韩自贸区首次副部长级会谈,还有每年一届的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克利伯帆船赛、青岛国际啤酒节……国际化的展会也正在越来越频繁地聚焦青岛。
日前,在福布斯中文网发布的2015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名中,青岛排名第九,首次进入该榜单前十名。
福布斯中文网在对青岛的评价中写到:2014年,青岛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GDP比上一年增长8.0%,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20.5%。 2014年青岛经营成本指数有所下降,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较上一年分别增长8.7%和8.8%,带动消费能力指数和私营经济活力指数大幅上升。青岛蓝色硅谷发展规划获国家五部委联合批复,成为全国第五个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城市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2015年青岛继续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对创新产业的投资。
毫无疑问,作为外贸港口城市、滨海旅游城市、海洋科技城市、经济中心城市、沿海开放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不同城市功能定位交织在一起,将成为独特的“青岛引力”,为这座城市引来越来越多的国际目光。
2纲举目张,推进战略实施
推进国际化战略,青岛有着自己的考量方法和特色方式。
今年4月25日,青岛市委书记李群和市长张新起两人担纲,共同出任青岛市国际城市战略推进委员会主任,用实际行动推进战略实施。
举一纲而万目张。青岛首先在国际城市战略实施纲要的起草工作上,颇下了一番工夫。
6月中旬,青岛市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先后组织人员赴新加坡、深圳、成都、上海等地开展学习调研,重点学习各地在加快推进国际化建设方面建立的工作机制,制定指标体系,创新工作思路等情况,形成专题调研报告;十几天后,青岛请来4位院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参与研究;7月中旬,《青岛市推进国际城市战略实施纲要》等文件初稿形成,两次发至中央、省驻青有关单位、市直有关单位等72个部门征求意见,并征求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内外专家的意见。
目前,仅青岛提供给媒体的材料就已有厚厚的两本书,A4纸大小,共251页。此外,青岛还特意编纂、出版《青岛建设国际城市标准与发展战略研究》一书,共281页,详细分析了青岛建设国际城市的方方面面。
实施纲要有了,将其落实到行动,还要“体现出中国特色、青岛元素”,青岛会怎么做?
“我们建立了国际城市战略推进工作机制,研究制定青岛市国际城市战略推进委员会议事规则,建立信息交流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督查通报制度、联络员制度,加强重点课题研究。此外,建立国际城市战略‘8+30’推进工作机制,在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八个专项工作组总体框架下,细化分类设立了30个专业工作小组,以此为基础,形成青岛市国际城市战略推进委员会工作机制方案。”青岛市副市长刘明君出任青岛市国际城市战略推进委员会副主任兼办公室主任,他的介绍清晰明了。
在青岛市给出的材料中,8个专项工作组分别为协调组、标准组、经济组、规范组、城镇组、人文组、法治组、人才组,各司其职,工作涉及所有政府职能部门和所有的区、市、园区。
一座国际城市,一定首先是在经济领域参与了全球的合作和竞争。
显然,青岛早已意识到这一点,特意在经济组分设5个专业工作小组,分别负责产业升级国际化提升工作、国际财富管理中心城市推进工作、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建设工作、海洋科技城市国际创新工作、国际旅游城市推进工作。
推进实施国际城市战略,青岛将在国际城市规划建设、国际城市现代服务功能、国际城市现代产业综合实力、国际城市现代文明素质等四大领域,重点落实26项工作任务。
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国际城市建设标准方面,青岛已有具体动作,将重点落实7项任务:确立国际城市规划理念,制定国际城市建设标准、市政公用设施国际标准体系、城市交通国际标准体系、城市生态环境保障国际标准体系、国际城市卫生环境建设标准体系、城郊田园乡村生态化建设国际标准体系。
为打造国际城市现代服务功能体系,青岛则将重点落实国际城市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国际城市教育服务标准体系,创建国际智慧城市运行体系,构建城市管理、幸福社区、家园式市政服务体系,构建城市社区照料养老服务国际标准体系,以国际标准提升信用示范城市建设水平,全面提升法治政府建设水平和现代政治文明水平。青岛市人大、市政协也参与到青岛市国际城市战略推进委员会工作机制中,形成全社会的合力。
将城市的外在和精神全方位国际化,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对此,借鉴多个国内外城市经验,青岛准备组建 “专家智囊团”,设立青岛市国际城市战略专家咨询委员会、国际交流合作基金会和推进中心。
其中,基金会提供资金支持。专家咨询委员会目前已初步筛选出候选人49名,来自到美国、德国、丹麦、以色列、韩国、日本、新加坡、中国8个国家,主要领域包括金融交通、法律环保、规划旅游等10个方面,而推进中心则创新性地采用最新政府雇员制形式,建立新型、灵活、务实、高效的运作机制。
在实际推进过程中,青岛将立足开放优势,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着力在发展开放型经济上下功夫,以国际化理念和视野,加快推进创新资源、人才、服务业发展、资本与市场的国际化,加强与海上丝绸之路国家交流与合作;着力在完善对外开放的体制机制上下工夫,创新自由贸易体制机制,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加强国际高端文化、旅游、会展、教育、医疗资源的导入;着力在完善国际城市功能上下工夫,特别是要完善方便快捷的交通体系,增强国际通达能力;着力在健全国际城市治理体系上下工夫,不断提高政府治理、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3最终目标,建宜居幸福国际城市
长期以来,青岛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港口城市和对外开放重镇。从城市的资源禀赋来看,青岛具有较为雄厚的经济产业基础,具有较为优越的自然区位条件,具有湾区城市的典型特征,这些都决定了青岛在迈向国际化大都市过程中具有其他城市所不具备的核心竞争力。
实际上,这也并非青岛首次提出“国际化”这一课题。
早在2012年,青岛第十一次党代会就提出“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加快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这一主题。
最后一个定语,落脚在“国际城市”上,而这,也顺理成章成为青岛的奋斗目标。
3年多来,青岛在围绕科学发展、蓝色跨越、宜居幸福这几个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成效也有目共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以青岛为龙头城市;四次蝉联“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获批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
“我们最高的目标就是国际化。国际化是个标杆,是个奋斗目标,也是我们这个城市的定位。”这,已然成为青岛主政者的一项共识。
但是,青岛想要建成的国际城市,是什么样的?
按影响力大小,国际城市常被分为3个等级集团:α级,β级,γ级。按计划, 2015年青岛将达到γ级(深圳现在的等级),2020年达到β-级(广州现在的等级),从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与中国蓝色战略相匹配的国际湾区都市;2030年达到β+级(迪拜现在的等级)。
对青岛而言,β+级,只是将青岛建设“宜居幸福现代化的国际城市”这一目标变成一项项衡量指标而已。
“在目标定位上,青岛考虑得既高远又务实,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青岛全面对标上海、深圳、新加坡、日内瓦等国内外先进城市,牢固树立世界眼光、国际标准的战略思维,积极发挥本土优势,坚持从战略、战役、战术三个层面协调推进国际城市战略,努力提升青岛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和城市发展质量。”李群在青岛市国际城市战略推进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这样说道。
为把握好“十二五”与“十三五”的转换期和“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等重要时间节点,青岛划分出3个目标期,确定了基准启动期2015至2016年,实施展开期2017至2021年,中远规划期2022至2049年这三个目标期。其中,近两年,青岛将在城市对标建设、市场与资本国际化、科技创新区域协同、医疗教育、优质资源导入、展会旅游文化交流等关键节点、重点方面取得积极进展。2021年之前为实施展开期,基本形成具有海湾型都市特色的区域型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基本框架。2049年之前为中远规划期,迈入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环境友好、宜居幸福等特色显著的东亚地区国际城市行列,成为具有较强世界影响力的新型国际湾区都市。
“坚持寻标、对标、达标、夺标、创标,按照加速、提升、创新、增效、落实的要求,努力建设世界一流水平的城市功能完善、社会文明有序、生态环境优美、法治体系健全、生活安全舒适、人文特色彰显的现代化国际城市。”
这段相关文件里的表述虽然简洁,却已然清晰描绘出青岛的明天——这将是一座宜居幸福文明的现代化国际城市。
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