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利用外资新成效
可以说,青岛对外开放的成功经验是通过引进资金和技术打造品牌企业来实现的。如今的青岛,有着多个享誉全国乃至世界的品牌,它们大都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启的“引进来”中成长起来的。
近年来,青岛引资的脚步不仅越来越快,而且越发稳健。2012-2014年是青岛利用外资规模迅速、持续扩张的时期,创造了全市利用外资历史上规模扩张的最高峰,连续三年跨越十亿美元台阶,2014年总量跃居15个副省级城市首位,实际到账外资创青岛市改革开放以来最高水平。2015年1-3季度,青岛利用外资55.4亿美元,同比增长10.3%,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增速1.3个和1.5个百分点。
事例:
首家外资贷款公司帮他解“钱荒”
“当时,我有一大批进货款需要在11月初结清,但由于资金周转不灵,还差4万元的缺口。”经营办公用品批发生意的栾先生回忆说,11月初,他情急之下想起了几天前曾接到的一个电话,电话来自城阳区亚联财小额贷款公司,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他申请了4万元的小额贷款。在提交了身份证、银行流水、公司证照等资料后,4万元钱打到了栾先生的账上。“在最后时刻,补上了进货款的缺口,可以说解了我的燃眉之急。”栾先生说。
由于低门槛和低利息,小额贷款的方式慢慢走进不少企业的视线。贷款给栾先生的城阳区亚联财小额贷款公司是2014年青岛市引进的外资小额贷款公司,也是山东省首家外资小额贷款公司。据公司总经理李淮泽介绍,青岛公司是亚联财在国内开业的第14家公司。
像亚联财小额贷款公司这样的金融业项目是青岛引进外资的新方向。青岛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引进外资不是目的,目的是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市民生活做出贡献。根据市商务局数据统计,2014年青岛市外资企业营业收入达到3485.64亿元,纳税总额389.89亿元,提供就业岗位512460个。
数据
开创利用外资“黄金时代”
2012-2014年,青岛利用外资以契合产业发展规划为主旨,突出引资重点,利用外资规模三年连迈三个十亿级台阶,同时加强产业投向引导、创新引资方式、扩展外资来源,实现了外在数量和内在效益的同步协调提升。
2012-2014年是青岛
利用外资规模迅速、持续扩张的时期,创造了全市利用外资历史上规模扩张的最高峰,连续三年跨越十亿美元台阶,总量跃居副省级城市首位,充分显示了青岛对外资的吸引度持续提升。2012-2014年,青岛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8.7%,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7.7个和7.9个百分点。2014年全市利用外资60.8亿美元,占全国、全省外资总量分别为5.1%和40.0%,较2011年分别提高2.0个和7.4个百分点,利用外资规模在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由2011年的第8位跃居首位,利用外资增速由2011年的第5位上升为第3位。2015年1-3季度,青岛利用外资55.4亿美元,同比增长10.3%,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增速1.3个和1.5个百分点。
变化:
主要外资来源地均保持增长势头
从市场领域来看,青岛市主要外资来源地均保持增长势头。据统计,2014年,主要国家地区对青岛投资总体保持稳定,前十位国家地区实际投入外资总额54.8亿美元,占全市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90.2%。2014年,美国、新加坡、印度、意大利、罗马尼亚等主要外资来源地对青投资增长了100%以上。而韩国、加拿大对青投资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引资力度的加强以及投资环境的持续优化吸引外资不断涌入,2012-2014年,主要外资来源地出资保持增长态势,以亚洲为主体、其他国家和地区出资份额不断提升的投资体系更加成熟并趋于稳定,外资来源的丰富降低对单一区域的高度依赖,增强利用外资的安全性,增加国内经济发展的稳定性。2014年亚洲地区出资同比增长12.9%,出资额占全市外资总额的73.8%,占比较2011年降低7.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其他地区的出资占比呈逐渐走高之势,欧洲2014年出资额同比增长22.4%,占全市外资总额的4.5%,占比较2011年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欧盟出资同比增长23.8%,占全市外资总额的4.2%,占比较2011年提高1.1个百分点;北美洲出资同比增长86.2%,占全市外资总额的14.9%,占比较2011年提高9.9个百分点。
探因
青岛外资“增长极”在哪?
统计数据显示,制造业和服务业双引擎的推动,大项目的拉动、外资引进方式的创新和主要外资来源地的投资增长是青岛到账外资实现新突破的原因。装备制造业作为制造业引资重点,高度契合青岛制造的发展方向,有力促进全市制造业向中高端调整升级,提速全市产业结构调整。
大项目拉动明显
近年,青岛以总投资千万美元以上大项目为核心,不断加强外资引进监测力度,简化审批程序,增加服务项目,大项目的及时引进与成功落地为全市经济建设与发展储备力量。
阿里巴巴股权投资海尔项目——青岛日日顺物流有限公司增资,成功落地并实现到账2.5亿美元;海尔集团与国际知名私募股权投资机构KKR达成战略投资协议,实现到账5.18亿美元;青岛港集团香港上市募集资金29.26亿港币等,为利用外资连年增长起到重要支撑作用……新方式触及内外合作的核心,合作的范围更加全面,利益共同体的效应更加强烈,有利于技术溢出的显著提高和合作效益的最大化。
记者从青岛市统计局获悉,2012-2014年,全市新签外资项目1817个,其中总投资千万美元以上大项目530个,2014年大项目直接合同外资额占全市合同外资总额的98.2%,占比较2012年提高15.5个百分点,董家口矿石码头、华信储备、空气化工产品、双盛万隆融资租赁等大项目纷纷落户青岛。一批世界500强企业也竞相在青投资,2012-2014年,世界500强企业在青岛投资项目34个,占500强总项目的14.7%。
截至2014年底,累计有115家世界500强企业在青投资设立232个项目,三菱重工、华润集团、昆仑能源等世界500强企业的加入,迅速提升了青岛产业能级和城市知名度,大项目支撑起青岛大发展的蓝图。
先进制造业到账比例高
从行业角度来看,制造业仍然在青岛市到账外资中占据最大的比例。据青岛市商务局统计,2014年青岛制造业领域新批外资项目203个,实际到账外资30.57亿美元,同比增长26.87%,占到账外资总数50.3%。2014年青岛市制造业到账外资主要来自正大食品、三湖电器、高迪数码、华诺针织、莫斯特电子、中集冷藏、成霖科技和晶尚(青岛)有限公司等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细分来看,2014年青岛市专用设备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三个行业的到账外资增长速度均超过了150%。到账外资金额分别为2.7亿美元、4.32亿美元和1.83亿美元。2015年前三季度装备制造业利用外资20.2亿美元,占制造业利用外资总额的62.7%,占比较2011年提高24.7个百分点,2012-2014年,装备制造业利用外资年均增长42.9%。
青岛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制造业到账外资的变化可以发现,青岛的制造业中科技含量在不断提高,国外企业更愿意把创新型项目落地青岛。高迪数码、莫斯特电子、成霖科技等就是其中的代表,这也得益于青岛市实施的“一谷两区”战略和对科技型创新企业的扶持政策。
金融业引进外资增长迅猛
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中需大力发展的产业,较多行业成为外资投向新目标,引资热点不断涌现,新兴高端服务业得以快速发展,对全市产业结构调整贡献明显加大。2012-2014年,全市服务业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1.6%。其中:交通运输仓储业利用外资年均增长41.3%,2014年其利用外资5.0亿美元,是2011年的2.8倍,占服务业外资额的18.3%,较2011年提高9.3个百分点;2014年,金融业利用外资2.6亿美元,是2011年的8.0倍。
作为青岛打造区域财富管理中心的重点发展行业,金融业近年引进外资增长迅猛,国泰世华银行和星展银行等外资著名金融机构相继落户,有力推进了行业发展;在科技创新的氛围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引资取得明显进展,2014年利用外资3.4亿美元,占服务业外资额12.5%,较2011年提高11.9个百分点;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014年利用外资3.4亿元,2012-2014年均增长40.8%。“在新兴服务行业发展上,外资引进的价值不仅体现在资金支撑,更多体现在经营理念、发展方式和管理模式等方面的更新和前进。”青岛市商务局外资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青岛市金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大量外资金融机构的入驻是因为在财富管理金改区获批后,青岛获得了一大批先行先试的政策。“例如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政策对引进外资具有巨大推动作用。”本版撰稿 记者 景虹
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