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动力电池原材料亟需保供稳价
“再过几天,您看的这款车要涨5000元左右,建议在涨价前赶紧下单。”近日,在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广汽埃安鑫鹏广源店,一位销售经理对前来看车的消费者“温馨提示”。
今年以来,包括特斯拉、比亚迪、小鹏等近20家车企陆续发布涨价公告,新车上涨幅度从千元到万元不等,但主要集中在3000元到6000元区间。多家车企表示:“相较于补贴退坡给企业带来的影响,目前车企主要的成本压力来源于原材料涨价。”
原材料涨价企业承压
近日,长城汽车旗下欧拉黑猫、白猫两款车型停产的消息刷屏。“我们已将费用分摊做到极致,但停止接单最关键的原因还是亏损,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加上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下调30%,这让黑猫、白猫两款车型处于艰难境地。”长城欧拉品牌CEO董玉东说,“现在每卖一辆车,就亏损1万元。”
作为新能源汽车心脏,当前动力电池价格占整车成本近一半。然而,从上游镍、钴、锂等资源,到碳酸锂、氢氧化锂、六氟磷酸锂等关键原料,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纷纷上扬,让电池生产企业和主机厂不堪重负。
以动力电池中的主要材料碳酸锂为例,2021年初电池级碳酸锂仅为5万元/吨,但目前价格已突破46万元/吨,上涨超8倍;六氟磷酸锂从10万元/吨上涨至50多万元/吨;电池级钴从20多万元/吨上涨至55万元/吨;硫酸镍从2万多元/吨上涨至4.1万元/吨。
持续上涨的原材料价格,给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带来巨大经营压力。去年11月,比亚迪宣布电池产品涨价20%,国轩高科以及鹏辉能源随之跟进,宁德时代也不得不上调了部分电池价格。
“此次原材料价格上涨幅度过大,单靠产业链的某一环节很难消纳全部上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董扬表示,由于中国新能源市场前期是由财政补贴培育而成,市场不会接受新能源汽车价格明显高于同等级传统汽车。因此,新能源整车涨价空间极小。如果电池涨价幅度超过新能源整车企业可承受的程度,极有可能出现两年前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下降的局面,颠覆我国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的大好形势。
此外,动力电池生产企业与材料生产企业也处于急速扩张期,严重依赖资本市场支撑发展。“如果由于消纳原材料涨价的成本造成财务状况明显恶化,会严重影响资本市场的信心,阻断动力电池及材料生产企业发展的势头。”董扬对此深感担忧。
三因素导致价格飙升
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也引发业内的反思。“首先是供需失衡,原材料产量增加的幅度跟不上新能源汽车增长的幅度。”董扬坦言。
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售完成352.1万辆,同比增长近1.6倍,连续七年位居全球第一。受到新能源车需求的强烈带动,动力电池供不应求。同时,储能电池的快速发展,对锂价也形成进一步抬升。工信部发布的锂离子电池行业运行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锂离子电池产量324GWh,同比增长106%,其中消费、动力、储能型锂电产量分别为72GWh、220GWh、32GWh,分别同比增长18%、165%、146%。其中,锂电四大关键材料产量增长迅猛,正极材料、隔膜、电解液增幅接近100%。
其次是部分原材料主要依赖进口,相关行业缺乏国际定价权。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数据,2021年我国65%的锂原料需要进口。青海盐湖资源丰富,但目前年产量为4万吨LCE(碳酸锂当量)左右,在全球锂盐供应中占比较小,且产品品质无法完全达到电池级要求。西藏盐湖受限于当地基础设施、环保和海拔等因素,开发进度远低于预期,目前碳酸锂年产量不到5000吨。四川锂矿品位并不逊色于占全球锂供应主导地位的澳洲锂矿,但由于勘探程度低,地理位置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原因,目前已进入生产状态的只有甲基卡锂矿和业隆沟锂矿,在建项目为李家沟锂矿,待开发项目为措拉、党坝和德扯弄巴锂矿。
此外,原材料供应商、中间商利用行业景气度联手资本炒作现象也不应忽视。2021年7月29日,澳洲锂精矿供应商Pilbara(简称PLS),在其拍卖平台上公开拍卖少量锂辉石精矿,拍卖价格1250美元/吨,远超同期市价735美元/吨。同年9月14日PLS进行第二次拍卖,更是拍出了2240美元/吨的天价(同期市价1000美元/吨)。这也大幅提高了市场对锂盐价格的预期,碳酸锂价格加速上涨,短短3个月就涨了18.5万元人民币/吨。
2021年9月30日,赣锋锂业联合海外其他四家锂资源企业:SQM(智利化学矿业公司)、Orocobre(澳洲上市的锂盐生产公司)、Pilbara(澳洲上市的锂矿业公司,即PLS)和AMG(巴西锂盐公司),成立国际锂业协会(ILiA),声称为全球锂行业及其利益相关者发声。这使得本就属于小金属品种的锂行业更进一步集中,让新能源下游产业担忧上游资源商联手控制锂盐价格,制造需求恐慌,加剧了各环节囤货。
保供稳价需全产业链共同应对
从世界范围内看,新能源汽车处于高速发展期,原材料生产能力建设速度跟不上新能源汽车发展速度,供需错配的状况在一段时间内也难以完全改变。据SNE统计和预测,2025年动力和储能用锂电池将超过1400GWh,锂、钴、镍等上游资源需求量巨大。
锂、钴、镍等资源是锂电池的核心原材料,正确认识和把握锂电池初级产品供给保障,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毓群表示,当前锂资源供需形势严峻,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亟待“保供稳价”。他认为,一方面要加快国内锂资源勘探开发,保障供应链安全;另一方面要加强自主创新和科技攻关,提升资源循环高效利用水平。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汽车产业的主流,动力电池将成为万亿元级的大产业,但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生产的重大波动,会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稳定因素。”董扬为此建议,一是政府主管部门需要对动力电池材料市场进行监管,打击哄抬物价行为,及时抑制非正常波动。二是动力电池主要原材料要按照大宗商品建立价格协调机制。既需要建立国内期货市场机制,还需要主动参与国际市场价格协调机制。三是企业要加大对动力电池原材料产业的投入。
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秘书长许艳华表示,提升动力电池产业全球竞争力,实现“保供稳价”,关键在于加强对矿产资源和上游原材料在全球的布局。如果上游矿产资源无所有权、关键原材料没有定价权,动力电池制造业就会沦为“辛苦而不赚钱的组装工”,新能源汽车产业就难以实现高质量发展。(经济日报记者 杨忠阳)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三人目]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