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上半年召回:问题气囊波及百万辆 "机油门"一波三折
今年上半年,乘用车市场共34个汽车品牌发布85次召回公告,累计召回汽车4825921辆,同比微降0.74%。
沸沸扬扬闹了近半年的东风本田“机油门”事件,随着130455辆本田CR-V被正式召回,似乎将告一段落;但由此停售的CR-V,损失的不仅有销量,更有打拼多年建立起来的口碑。
而高田问题气囊风波仍持续发酵,今年上半年,有5个月都出现了因相关问题发起的召回事件;综合1-6月,因高田问题气囊事件召回的汽车多达1118510辆,占召回总量的23.18%,是国内乘用车召回的首要原因。
国家市场监督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数据显示,2018年6月,中国乘用车市场共13个品牌发布了20次召回公告,累计召回134903辆汽车;至此,2018年上半年中国乘用车市场数据正式出炉:2018年上半年,中国乘用车市场共34个汽车品牌发布85次召回公告,累计召回汽车4825921辆,同比微降0.74%。
从国别情况来看,2018年上半年,日系共8个品牌累计召回汽车2463570,占召回总量过半达51.05%;德系5个品牌召回汽车共1262331辆,占比26.16%;美系4个品牌召回汽车613071辆,占比12.70%;接下来,自主6个品牌召回汽车330398辆,占比6.85%;韩国2个品牌召回汽车107302辆,占比2.22%;之后,英国、瑞典、法国、意大利分别召回汽车35565辆、6415辆、3822辆和3447辆,分别占比0.74%、0.13%、0.08%和0.07%。
“机油门”事件贯穿上半年 销量、口碑下滑
闹得沸沸扬扬的东风本田“机油门”事件,成为中国乘用车市场上贯穿上半年的热点;此外,长安汽车、北京现代等品牌也陷入“机油增多”问题。
一波三折的“机油门”事件,爆发于今年1月,当时有部分媒体曝出本田新CR-V存在汽油稀释机油,并导致发动机机油液位增高的问题。随着事件的扩大与深入,也引发了此后东本抛出敷衍的“补救措施”、被约谈、CR-V被禁售……直至5月,东风本田针对“机油门”事件,终于正式宣布召回130455辆搭载1.5T发动机的2018款CR-V,但一些论坛中,有不少消费者却反映该车召回升级后存在动力变弱的问题……该召回方案能否完全解决机油增多问题,还有待数月后天气转凉才能真正检验出来。
值得注意的是,禁售车辆在中国汽车市场是非常严厉且罕见的惩罚。由此,重点车型CR-V的禁售不仅将严重打击东风本田的销量,甚至会对本田品牌的形象造成极大、长远的影响。
数据显示,1-5月,东风本田累计销售224788辆,同比下降11.61%;而CR-V表现更是极度惨淡,其前5月累计销售25593辆,同比下降64.69%。目前,恢复销售的CR-V在消费者心目中口碑已大打折扣,5月,CR-V仅售出3325辆。
并且,“机油门”事件似乎已经影响到了整个本田品牌的销售。如广汽本田旗下十代雅阁车型,上市后销量表现并不尽如人意,5月,十代雅阁共销售7322辆,远不及竞争对手丰田凯美瑞15595辆的销售表现。对此,一位广汽丰田经销商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现在凯美瑞的出色表现很大程度是得益于雅阁的惨淡表现,因为雅阁全系只有1.5T发动机一款动力配置,因此很多消费者鉴于‘机油门’的前车之鉴,而放弃选购雅阁。”
此外,自主品牌长安汽车也深陷“机油门”。因“机油增多”问题,早于3月2日,长安汽车就宣布召回了252087辆长安CS75汽车,这也是整个上半年自主品牌数量最大的一起召回事件。
“高田风波”持续发酵 上半年波及超百万辆汽车
2017年,国内乘用车共计召回20202369辆,同比大幅增长78.28%,其中高田问题气囊成为罪魁祸首。2017年,因装配了高田问题气囊而导致召回的车辆达到了9758575辆,占总召回总量的48.30%。
而进入2018年,高田气囊风波仍然持续发酵。2018年上半年,仅5月份未出现因装配高田问题气囊而发生的召回事件。综合1-6月,因高田问题气囊事件召回的汽车多达1118510辆,占召回总量的23.18%,是国内乘用车召回的首要原因。
其中,日系的本田共有398954辆汽车因此被召回,是受波及最大的品牌;而高档汽车品牌宝马也因高田问题气囊,在3月发布了一起涉及44052辆汽车的召回公告,这次召回车辆涉及了宝马旗下国产、进口的几乎全系车型;此外,自主品牌腾势、高档品牌捷豹路虎、车界新秀特斯拉、甚至超跑品牌法拉利都因装配了问题气囊而发布过召回公告,可见高田问题气囊不仅波及范围巨大,其影响也远未结束。
对此,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接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也表示,“高田事件影响范围极广,虽然高田已经破产,但由于安装了高田气囊的汽车数量庞大,每当发现有哪批次车辆有相关问题,就要实施召回,因此召回数量也非常高。并且,高田事件影响将持续多久也难以估量”。(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郭跃)
[来源:中国经济网 编辑:三人目]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