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11月A级车:三强竞争白热化 大众品牌喜忧参半

2017-12-20 08:51:29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三人目

原标题:11月A级车:“三强”竞争白热化 大众品牌喜忧参半

11月,A级车共销售76.95万辆,环比增长8.24%。其中,大众品牌可谓喜忧参半,喜的是其依然以良好的基础占据该细分市场前十榜单中的四席,忧的是其大部分车型均呈现下滑的态势。

此前遭受轩逸、英朗轮番攻击的朗逸,11月发起反击,以环比122.45%的超高增速重回冠军宝座。而英朗也不甘示弱,同环比均呈现大幅增长。相比之下,轩逸在11月的表现只能用差强人意来形容。

临近年底,汽车市场竞争越发激烈,车企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力求年底冲量。然而,在去年基数太高,以及小排量购置税退坡的情况下,本月A级车虽环比有所提升,但同比依然呈现出下降的颓势。数据显示,11月A级车共销售76.95万辆,环比增长8.24%,同比则大幅下降9.48%。在整体市场表现不佳的情况下, 各主流A级车型表现也迥然不同。

\

其中,大众品牌可谓喜忧参半,喜的是其依然以良好的基础占据该细分市场前十榜单中的4席,忧的是其大部分车型均呈现下滑的态势。另外,前十榜单中美系凭借新车型持续发力抢占3席;日系表现稳定占据2席;自主品牌仍占据1席。

具体到车型方面,此前遭受轩逸、英朗连番攻击的朗逸,11月奋起反击,以销售4.76万辆,环比122.45%的增速重回冠军宝座,再次拉开与英朗之间的距离。截止到目前,两者之间的差距已有3.5万辆之多,朗逸距离全年冠军也仅一步之遥。与之相反,桑塔纳本月却遭遇了同环比双降的局面。11月,桑塔纳共销售2.75万辆, 同比下降5.34%,环比则大幅下滑28.54%,仅位于排行榜的第八名。

\

大众朗逸

在一汽大众的产品阵营中,捷达凭借其良好的口碑以及给消费者留下的皮实印象,在11月取得良好成绩。数据显示,11月捷达销售3.19万辆,同比增长4.57%。然而,11月朗逸发挥良好,抢占了冠军宝座,致使捷达在A级车销量排名中跌至第四位。速腾11月销售2.91万辆,同比下降8.08%,环比下降9.21%。受此影响,速腾排名大幅下滑,仅位于排行榜第七名。

与朗逸相比,轩逸在11月的表现只能用差强人意来描述。11月,轩逸以4.17万辆的成绩取得销量榜亚军,然而其同比却下降7.93%,也未能延续去年年底连续两个月占据排行榜冠军的壮举。从数据来看,近两个月轩逸表现较为稳定,但其今年以来的销量起伏值得警惕。截止到目前,轩逸与朗逸之间已有将近5.5万辆的差距难以逾越。同为日系车的卡罗拉,本月表现较为亮眼。11月,卡罗拉共销售3.12万辆,同比下降2.36%,环比则大增20.20%。得益于此,卡罗拉排名上升两个名次,位于排行榜第五位。

\

别克英朗

面对朗逸的咄咄逼人,英朗也不甘示弱,在11月同环比均呈现大幅增长状态。11月,英朗共销售3.8万辆,同比增长6.92%,环比增长20.55%,新车型发挥优势逐渐突出。从累计销量来看,英朗与朗逸之间的差距仍在拉大。英朗一贯稳定的销量表现为其冲击年度冠军打下了基础。2016年全年,英朗以10万辆的差距败于朗逸,高下立判。而就目前的局势来看,稍稍落后的英朗正与朗逸展开激烈的角逐。与英朗同时上市的威朗本月表现不俗,以同环比均超过9%的增速占据排行榜第十名。同样来自美系,福特福瑞斯凭借其稳定的发挥占据排行榜第六位。

\

吉利帝豪

在市场大环境欠佳的前提下,自主品牌部分车型虽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下滑,但总体的市场份额仍呈上升态势。11月,自主品牌轿车销售26.3万辆,同比增长0.1%,占据21.5%的市场份额。其中,吉利旗下A级车表现抢眼,帝豪11月销售2.46万辆,位于排行榜第九位;远景11月销量有39.17%的环比增长,表现出色。此外,比亚迪F3以及艾瑞泽5环比大幅增长,同比则出现下降。而近期发力A级车市场的荣威i6表现良好,11月销量环比增速达到45.23%。

值得一提的是,一直状态不佳的韩系车,本月表现良莠不齐。其中,北京现代主力车型领动表现良好。11月,领动共销售2.03万辆,同比增长37.8%,环比增长44.21%。然而,领动的逆袭却是以牺牲价格为基础。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近日在走访4S店时发现,目前领动有近2万元的优惠,以及3000元的置换补贴,这对于一款10万元级别的车型来说优惠幅度已然不小。另外,2017年接近尾声,1.6升小排量购置税优惠政策即将到期,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消费者的购买欲。

\

现代领动

除领动以外,韩系在A级车领域的其他车型依然很不乐观。其中,朗动11月销售1.09万辆,同比下降61.55%;起亚K3销售1.82万辆,同比下降30.59%。业内人士表示,11月接近年底,韩系车为冲量进一步加大优惠幅度,这使其销量有较大程度的回升。然而,一旦其售价提升,消费者还是否买账,是韩系车需要考虑的问题。(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记者姜智文)

[编辑:三人目]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7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 新闻备案:鲁新网201653205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